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一千多年的傳說
宋代及其之後的關公傳說中,關公忠勇善戰的將軍形象被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的形象,為關公信仰的成熟和普及奠定了基礎。關公成神的傳說最早見於宋代,也就是廣為人知的「關公戰蚩尤」的傳說。從宋代一直到當代,關公戰蚩尤的傳說經久不衰,延續了一千多年。人們不遺餘力,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重述關公斬蚩尤的事跡。
故事是這樣的:
很久以前,大地上有兩位無比強大的英雄——蚩尤和夸父。他們天生神力,勇猛無敵,所到之處幾乎無人能敵。然而,即便如此,他們卻始終無法擺脫黃帝的圍攻。
蚩尤被黃帝打敗
在一次驚心動魄的戰鬥中,蚩尤被黃帝重重包圍。他一路抵抗一路後退,最終退到了現在的山西解縣一帶。這片土地成為了他命運的終結之地——他被黃帝俘虜,斬首於此,頭顱與身軀分離。蚩尤倒下後,他的鮮血流遍四野,匯聚成一片湖泊,湖水因血染而呈現紅色。這片湖泊被稱為「鹽池」,寬二十里,長六十里,至今依然存在。
然而,這並不是故事的終結。蚩尤雖然死去,但他的陰魂不曾安息,徘徊於鹽池之中,不時作亂。他曾讓鹽池的水突然消退,無法產鹽,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到了宋真宗祥符七年,蚩尤的陰魂再度興風作浪,甚至影響了皇室的鹽供應。於是,皇帝下令,請忠義的關帝消滅蚩尤的陰魂。
神兵出征,天昏地暗
四月初一日,關公親率神兵駐守解州,與蚩尤的幽靈大軍展開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蚩尤施展妖術,頃刻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整片大地陷入混亂。雙方激戰數個時辰,仍不分勝負。
為了增強神兵的力量,關公特意借來了運城北一個村莊裡正在午睡的村民魂魄,加入戰鬥。他們的英勇加入,讓神兵的氣勢更加旺盛。
戰術智慧,巧破迷局
戰鬥陷入膠著,蚩尤不甘心失敗,便施詭計讓他的士兵假扮成關公的神兵,希望藉此混淆視線,逃之夭夭。然而,關公識破了他的計謀,立即下令所有神兵在頭上插上一片皂角樹葉作為標記。
蚩尤見狀,也命令自己的士兵插上葉子,但他們誤以為是槐葉,結果用錯了植物。隨著正午的烈日暴曬,槐葉逐漸枯萎,而皂葉依然硬挺。關公的神兵憑藉這一線索,迅速辨別出敵我,最終將蚩尤的幽靈大軍徹底擊潰。
冤魂傳說,永留後世
大戰結束後,關公將原本借來的魂魄送回村莊。然而,由於正值初夏,村民的身體因高溫腐爛,無法再附魂,於是這些人無法復生,成為了亡魂。村裡人心懷怨氣,便將村子命名為「冤枉莊」,後來改為「原王莊」。
至今,運城南二十里的「蚩尤村」仍然存在,而運城一帶的居民在四月初一日,都會在門前插皂角葉以示紀念,唯獨蚩尤村的人仍插槐葉,傳承著這段古老的傳說。
這是一個關於忠義、智慧與神話的故事,也映射了當地人對歷史與文化的深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