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梅花新聞網主筆
9月21日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冥誕,賴清德出席政治大學「安倍晉三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致詞表示,面對中國武力擴張,台海至今無炮火、能夠享受寧靜和平,都「要歸功於安倍前首相的高瞻遠矚」。提供台灣軍售與威懾中共的美國,以及捍衛國家安全流血流汗的國軍弟兄原來都不及日本首相,這叫美國與國人情何以堪。若說安倍對台灣安全真有其貢獻也就罷了,只是這種媚日馬屁拍也太魔幻、太不現實,如此國安思維與團隊實在令人擔心。
賴在致詞時說,安倍促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並持續促成包括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五眼聯盟(Five Eyes)、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印太同盟,對抵抗中國威脅發會作用,如同賴清德在他許多演講中一樣暴露嚴重的無知。
安倍晉三對恢復「四方安全對話」的確起積極作用,但說是「促成」恐是誤會。AUKUS成立於2021年,當時安倍已經不在其位,何況日本並沒有參加,何來促成?說到「五眼聯盟」就更離譜了,這幾個盎格魯-撒克遜人國家在二戰末期就成立的情報交換組織,跟安倍一點關係也沒有,竟然歸功於他,恐會貽笑大方。CPTPP是川普退出後,日本才勉為其難地接下,現在也正在審核考慮讓中國加入,又何來抗中之有?
更嚴重的是,賴還沉迷於安倍晉三「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幻想中。這不過是安倍離開首相之後的言論,根本不是日本正式的戰略主張。連美國對台海發生戰爭都保持戰略模糊,日本不可能衝到第一線做出這樣明確的聲明。
關於日本是否會介入台海戰爭,義務來自於日美安保條約的集體自衛權框架,理論上如果中國武力攻擊台灣並威脅到日本安全,根據條約和集體自衛權,日本可能會與美國共同行動防衛台灣。然而,日本的介入與軍事行動實施仍受國內政治、法律限制及戰略考量影響,官方多保持模糊態度以避免直接挑起區域衝突。日本如果在未受攻擊下軍事介入台海,正好給中國一報前仇的機會,日本對此歷史恩怨積蓄的爆發力不會有所不知。
在軍事實力上,縱使日本在區域內維持不容小覷的海空軍力量,但與中國的軍事差距卻愈拉愈大。近十年來,中國國防預算連年成長,2025年的官方國防預算已超過2250億美元,是日本的四倍以上。中國海軍擁有三艘航母、多艘核潛艇與數百艘現代化艦艇,導彈技術亦在中程彈道與反艦能力上持續領先。台灣真的有事,日本也要惦惦自己斤兩。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整體印太戰略的調整。近年華盛頓雖持續強調「印太自由開放」,但同時將軍力重心逐漸轉向第二島鏈與後方基地。2025年美國國防部的新《國防戰略報告》明示,要在第一島鏈(包含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群島)採取更具彈性的「分散式部署」,減少對前線基地的過度依賴,以避免在衝突初期被中國飛彈飽和打擊。這表示美國正在對居二線,日本將面臨更大來自中俄朝的風險。
安倍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屬於對台灣示好的語言,實際作用要大打折扣,若信以為真就是自欺誤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