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馬拉雅山脈放煙花 始祖鳥聯手蔡國強引爆生態爭議

始祖鳥聯手蔡國強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舉行名為《升龍》的大型煙花藝術表演。圖/取自曉磊微博
始祖鳥聯手蔡國強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舉行名為《升龍》的大型煙花藝術表演。圖/取自曉磊微博

9月19日,加拿大知名戶外品牌始祖鳥(ARC'TERYX)與以火藥藝術聞名的藝術家蔡國強,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江孜熱龍地區(海拔約4600—5500公尺)舉行名為《升龍》的大型煙花藝術表演,不料引發環保團體與網友強烈抨擊。該項目雖宣稱採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並制定環保措施,但仍因可能對高原生態造成的影響而備受質疑。

極目新聞指出,始祖鳥聯手蔡國強的《升龍》的大型煙花藝術表演,以145根扇形彩煙點燃三幕火藥爆破,在山脊形成長達3000公尺的「彩龍」景觀,象徵東方龍文化中的「吉祥」與「生生不息」。

然而,這場被主辦方定位為「人與自然對話」的藝術嘗試,卻迅速在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相關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首。大量網友質疑:在生態脆弱的雪域高原燃放煙花,本身就是對自然的不敬,與始祖鳥長期強調的「敬畏自然」品牌精神嚴重背離。

始祖鳥與蔡國強團隊在活動中強調,煙花所用彩色粉為生物可降解材料,燃放等級為V級(最低風險),噪音和光污染低於夜間焰火,且制定了「預防—監測—恢復」方案:包括提前轉移牧民牲畜、用鹽磚誘導鼠兔等小動物離開燃放區,以及燃放後清理殘留物和翻土修復草甸。

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江孜縣分局負責人也回應稱,活動手續合規,相關部門事前開會評估過選址,不在生態保護區範圍,目前未發現明顯生態破壞,後續將持續觀察。

但大陸環保人士指出,這些「環保承諾」缺乏科學實證。在喜馬拉雅高寒環境下,微生物活性低,可降解材料分解週期可能長達數十年;爆炸噪音可傳播十餘公里,可能導致藏羚羊、雪豹等野生動物受驚甚至死亡;而所謂「翻土修復」則可能破壞高山草甸脆弱的草氈層,使水土流失加速,自然恢復需數十年。

除了生態層面,活動還被批評缺乏文化敏感性。藏區傳統中,巨響被視為驚擾山神的行為,而「在神山腳下放煙花」的行為被部分網友形容為「文化冒犯」。

始祖鳥與蔡國強團隊強調,煙花所用彩色粉為生物可降解材料。圖/取自曉磊微博

始祖鳥與蔡國強團隊強調,煙花所用彩色粉為生物可降解材料。圖/取自曉磊微博

更令輿論憤怒的是品牌形象的自我矛盾。始祖鳥長期標榜「人與自然的深度連接」「敬畏荒野」」,其目標消費群體——戶外愛好者與專業玩家,普遍秉持「低調探索、尊重自然」的價值觀。然而,當煙花在雪山綻放時,不少戶外人直言感到「刺痛」,甚至發起「拒買始祖鳥」的抵制行動。

《每日經濟新聞》評論指出,這場活動原本希望通過藝術拉近品牌與自然的距離,卻演變為價值觀的「災難級反向營銷」。真正的敬畏自然,應建立在「謙卑與不打擾」之上,而非以人造的轟鳴覆蓋雪山的寂靜。

受事件影響,大陸環保組織呼籲應建立「零證據即禁止」原則,對生態敏感區的商業活動加強審批與監管,避免「先破壞、後修復」的邏輯。

這場「喜馬拉雅煙花秀」的風波,反射出商業與藝術在生態敏感區的根本矛盾。當「創意」與「自然敬畏」發生衝突時,公眾多半傾向選擇後者。網友在社交媒體留言道:「真正的雪山,本身就是最偉大的藝術,不需要煙花來修飾」。

始祖鳥和蔡國強雖已刪除相關影片,但爭議仍未息。當品牌的核心價值被自我顛覆,消費者手中的衝鋒衣,便成了最尖銳的反諷。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