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著與美、以撕破臉 川普離境後 英相施凱爾將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 

英國首相施凱爾吃了秤砣鐵了心,準備在美國總統川普結束國是訪問回美後,正式宣布承認巴博斯坦國。圖/取自Keir Starmer FB
英國首相施凱爾吃了秤砣鐵了心,準備在美國總統川普結束國是訪問回美後,正式宣布承認巴博斯坦國。圖/取自Keir Starmer FB

英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計劃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結束對英國國是訪問後,於本週末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並於9月23日於聯合國大會前完成聲明。《泰晤士報》(The Times)今報導,英國此舉旨在對加薩(Gaza)日益惡化的人道危機作出回應,但也引發與美國、以色列的重大外交分歧。

月前已要求以色列改善 現是行動最佳時機

施凱爾今年7月起便明確表示,若以色列未採取措施改善加薩人道危機、推動停火、恢復聯合國援助,並承諾不吞併約旦河西岸,英國將承認巴勒斯坦國。他說:「這是行動的最佳時機,因為兩國方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施凱爾強調,英國的承認並非偏袒任何一方,而是為了推動持久和平:「我們的目標是透過外交途徑,促進兩國解決方案,恢復人道援助,並確保不會有任何西岸地區的吞併行為。」

根據英國外交部表示,去年加薩衝突已造成數萬名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巴基斯坦裔工黨籍倫敦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更將加薩危機定義為「種族滅絕」(genocide),並指出已有超過2萬名兒童因飢餓喪生,醫療系統崩潰及糧食短缺加劇人道危機。

巴基斯坦裔的倫敦市長簡世德直呼,以色列對加薩做的事根本是「種族滅絕」。圖/取自 GET LABOUR OUT X

巴基斯坦裔的倫敦市長簡世德直呼,以色列對加薩做的事根本是「種族滅絕」。圖/取自 GET LABOUR OUT X

與美國的分歧:川普強烈反對

英國的承認計劃勢必引發美國強烈反對,川普此前曾警告,承認巴勒斯坦等於「鼓勵哈瑪斯(Hamas)恐怖組織」,將使和平談判更困難。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隨同川普訪問倫敦時表示,這一外交行動可能引發以色列「反制行動」,甚至包括吞併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

華府方面指出,承認巴勒斯坦的時機和方式不妥,可能破壞地區穩定。與此同時,川普也曾在訪問期間表示,雖對英國此舉「無所謂」,但後續美方態度已明確反對,尤其擔心激化中東地區衝突。

以色列政府的反應與壓力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與總統赫佐格(Isaac Herzog)對英國計劃表達強烈反對,指出承認巴勒斯坦不僅無助於釋放人質,也無法終止衝突,反而可能助長極端勢力。赫佐格批評,英國的做法可能間接為哈瑪斯提供正當化理由,對和平進程造成負面影響。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認為,承認巴勒斯坦無助於解決衝突,還可能加劇極端勢力。圖/取自 Vivid. X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認為,承認巴勒斯坦無助於解決衝突,還可能加劇極端勢力。圖/取自 Vivid. X

英國與以色列近期關係持續惡化。倫敦先前對以色列極右翼部長格維爾(Itamar Ben Gvir)與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實施資產凍結與旅行禁令,並禁止以色列國防企業參展倫敦軍火展。英國皇家國防研究院(Royal College of Defence Studies)更宣布,明年起將不再招收以色列學生。這些措施凸顯英國對以色列政策的不滿及施壓意圖。

工黨內部壓力推動決策

施凱爾面臨來自工黨(Labour Party)的龐大內部壓力。《泰晤士報》說,超過130名工黨議員簽署信函,敦促首相承認巴勒斯坦。內閣中約三分之一的部長也公開支持這一行動,認為英國在加薩人道危機下必須有所作為。

施凱爾說:「這是我們必須行動的時刻,加薩的局勢迫使承認巴勒斯坦國成為一項不可迴避的外交決策。」

除英國外,法國、加拿大與澳洲也計劃在本月的聯合國大會上採類似立場,使承認巴勒斯坦的行動在國際上形成多國聯動。分析人士說,此舉將進一步孤立以色列,並在國際舞台上加大對巴勒斯坦的外交支持。

聯合國獨立調查委員會近期根據1948年國際公約,認定以色列對加薩巴勒斯坦人存在「種族滅絕」行為。以色列外交部則強烈否認,批評報告「扭曲且虛假」。

衝突至今 6.5萬巴勒斯坦人亡含146名兒童

根據加薩衛生部最新數據,自2023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爆發以來,至少有65,062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約七成為老弱婦孺。與飢荒相關的死亡人數為432人,包括146名兒童;另有165,697人受傷。衝突造成數十萬居民流離失所,醫療與糧食系統崩潰。

英國外相庫珀(Yvette Cooper)指出,以色列對加薩的軍事行動「完全不負責任且令人震驚」,只會帶來更多流血事件,危及剩餘人質安全。她強調,國際社會必須加大對人道援助的支持力度。

專家認為,英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將在短期內加劇英美與以色列的外交摩擦,但長期來看,可能促使中東和平進程重新獲得國際關注。對英國而言,這既是一項外交道德表態,也是一種對國際法與人道主義原則的堅守。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