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林佳龍日前稱,應以《舊金山和約》取代《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遭質疑擺弄「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日又指二戰時期文件並未決定台灣「最終政治地位」,引起爭議。知名國際關係學者李明今(16日)直言,開羅宣言經《波茨坦公告》跟日本降伏文書沿用,當然具法律效力,且《舊金山和約》生效前7小時,簽訂的《中日和約》就已確立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主權,「台灣法律地位早已確定,何來『政治地位』未明之說?」
對於AIT說法,林佳龍第一時間表示肯定及感謝,美國國務院還強調AIT準確傳遞訊息,然不少輿論不買單。批踢踢實業坊(PTT)許多網友更直批,「趕快宣布獨立阿,笑你DPP不敢」、「台灣地位未定,那現在是哪個政府實質統治?」、「AIT想蹭中華民國又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
AIT指台灣「政治地位」未定 純為戰略需求所創
李明直言,AIT所謂「台灣政治地位未定」純屬美方戰略需要所創的新名詞,根本是刻意製造盲點。他強調,開羅宣言經由《波茨坦公告》與《日本降伏文書》援用,已具法律效力,美方此番言論或許令部分獨派人士雀躍,但對大多數了解歷史與國際問題的人來說,實在令人失望。
李明回顧歷史指出,1943年的開羅會議是在日本敗象已現的情勢下召開,當時美、英兩國仍擔心中華民國難以支撐戰局,因此與蔣中正會晤,以加強互信與合作,並鼓勵其繼續作戰。而會議宣言明確指出:「日本自中國所竊取的所有領土如滿洲、台灣及澎湖群島,應歸還中華民國」。
李明強調,儘管開羅宣言並非嚴整的國際條約,其後經《波茨坦公告》及《日本降伏文書》引用,已具備法律效力與拘束力,而《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二條更指明,國際書面協定無論名稱為「宣言」或「公報」,都不影響其作為條約的性質,國際法院1978年「愛琴海大陸礁層案」也確認聯合公報可成為國際協定。因此,開羅宣言並非部分人口中的無簽署效力的文件,而是實際具備法律地位。
《中日和約》確立主權無懸念 切割開羅宣言將傷害國家利益
李明強調,1952年在台北賓館簽訂的《中日和約》非常關鍵,該和約由中華民國外交部長葉公超與日本全權代表河田烈簽署,中日和約的簽訂是在舊金山和約之後,顯然日本是在舊金山和約架構之下才決定來到中華民國的臨時首都台北簽訂條約,而簽訂中日和約的兩個主體,正是中華民國和日本,「日本不是將台灣主權交給中華民國,難道是給美國不成?台灣主權屬於中華民國自然確定而無懸念」。
外交部官網關於《中日和約》的「答客問」亦指出,雖然《中日和約》第二條未明言台灣交予何國,但其實是重複《舊金山和約》內容,並依照規定與中華民國簽署條約,當時中華民國已經對台灣行使主權達七年,恢復居民國籍、設立地方政府、舉辦選舉,這些都是主權行為,且國際間並無異議。再加上《中日和約》第十條明定台灣及澎湖居民均為中華民國國民,更清楚表明台灣歸屬。
李明批評,部分綠營人士一再質疑開羅宣言的效力,意圖切斷台灣與中華民國(或中國)的歷史連結,然而這種立場忽視了《中日和約》已經確立的法律事實,僅是出於台獨意識形態的政治操作,「這樣的論述才是真正傷害國家根本利益與台灣主權定位」。
AIT言論僅具象徵性 方恩格籲獨派別空歡喜
至於美方真正意圖,科技專家許美華稱,AIT此番言論是為了在「台海有事」時,將局勢界定為國際議題,而非中國「內政」,如此美國與國際社會介入「出兵」才有名義依據。
然而,美國共和黨亞太區前主席方恩格直接反駁指出,真要發生危機,決定是否出手的是當時的美國總統,不會因一句話就有所不同。「難道AIT此番言論之前,美國跟國際社會介入台灣問題師出無名?此事過後就突然師出有名了嗎?」
至於AIT的說法是否為台獨鋪路?方恩格直言,完全無此事,美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路線從來是台海穩定和平,基本立場不會改變,因此,台獨支持者最好不要太高興,因為只是空歡喜一場,AIT的發言無實質意義,也不代表美方將會有何進一步作為。
方恩格認為,美方許多對台舉措多具象徵性,例如《台灣旅行法》或《2019年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看似大幅提升交流,但實質上仍取決於總統與行政部門的決策。他舉例,即便川普政府曾允許時任衛生部長艾薩訪台,仍是象徵大於實質意義。
配合美方打出「台灣牌」賴政府恐承受「相對要求」
方恩格還提到,即使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聲稱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良好,雙方經貿代表本周在西班牙進行貿易談判,顯見美方將雙方關係視作優先事項,但不代表美方就會放任中國無所作為,如美司法部同樣會關切中共行動及起訴違法的中國公民,「美方這次的言論不過是為了刺激中國所做的小動作罷了,有可能是對中國九三閱兵或談判所打出台灣牌,測試其反應。」
李明分析,美方言論與「川習會」有直接關聯,美方試圖在中共九三閱兵、福建艦亮相的背景下,以台灣議題給大陸施壓,傳達「不能單方面以武力改變現狀」的訊息。他同時分析,這次美方的做法可能是民進黨遊說美國國會的成果,但賴清德政府恐因此承受美方「相對要求」,特別是在國防經費問題上,對於台灣GDP5%國防經費比例目標,美方顯然有更高的期待。
對於AIT言論,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此前強硬回擊,指美方顛倒黑白、混淆視聽。他重申,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成果與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部分,《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與《日本投降書》等文件早已確認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所謂「舊金山和約」則是非法文件。林劍並敦促美國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及中美三公報,停止縱容「台獨」勢力。
川習通話雖無礙 雙邊談判前景未明
李明分析,美方這番舉動形同「川習會」前潑冷水,將為中美談判蒙上陰影;賴清德若誤判形勢,恐加劇兩岸與台美關係的緊張,造成無法迴轉的態勢。他警告,目前兩岸關係已進入谷底,美方表態又時常前後矛盾,AIT此次言論「講得太快」,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局勢。
方恩格認為,從中國的反應來看,並不會對美方的小動作有大反應,要是觸及北京敏感神經,川習通話一定會被取消;李明則認為,大陸會選擇隱忍,不過背後的盤算未明,習近平可能會要求川普講清楚美方言論的意義,川普則可能用其他藉口帶過, 習近平的外交路線向來務實,不會因為這個單一事件就選擇影響中美關係。
至於美方言論是否能為台灣爭取更多國際空間,方恩格認為「台灣國際空間並不少」,但美方底線明確,不會無限擴張。李明則提醒,台灣國際參與從來不是美方單方面決定,而取決於兩岸關係是否和緩,若兩岸對立加劇,再多美方支持也難以奏效。
外交部歡迎美方發聲 張亞中:勿陷入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迷幻藥
針對AIT言論,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國際社會理念相近夥伴眼睛是雪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試圖竄改二戰史實,謊稱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存在、互不隸屬是客觀現狀,中華人民共和國更無權在國際社會上代表台灣。
蕭光偉指出,外交部感謝並歡迎美方對中國扭曲二戰相關文件言論的駁斥,特別是公開明確重申美方對台政策立場,駁斥中方虛假不實的論述,以及再次展現對台灣國際參與的堅定支持。
對此,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張亞中透過臉書直言,「台灣地位未定」從來只是美國的一張牌,1950年代,美國因韓戰爆發,為了能在國際上介入台海,又不致觸犯「干涉中國內政」的原則,於是提出這一說法。但當1969 年中蘇共交惡,美國需要「聯中抗蘇」時,這張牌立刻被收回,1972 年《上海公報》表示,「美國認識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於正式否認了「台灣地位未定」,「由此可見,美國的立場始終是隨戰略需要而反覆,毫無原則可言」。
張亞中指出,如今在中美對抗的新局勢下,美國又第二次翻出「台灣地位未定」這張老掉牙的牌,此說法表面上替台灣「爭取空間」,實際上卻是把台灣推向更險峻的境地,兩岸敵對狀態無法化解,台灣的命運被牢牢鎖在美國手裡,兩岸和平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台灣甚至可能重蹈烏克蘭的覆轍,「這就像烏克蘭在可以加入北約的迷幻藥下,最終一步步走上不可回頭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