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比奧抵達以色列訪哭牆 公開行程刻意帶有聖經考古色彩

盧比奧抵達後,在納坦雅胡陪同下參訪哭牆。納坦雅胡向記者表示,美以同盟像哭牆石塊一樣堅固耐久。圖/翻攝自DWS News YouTube頻道
盧比奧抵達後,在納坦雅胡陪同下參訪哭牆。納坦雅胡向記者表示,美以同盟像哭牆石塊一樣堅固耐久。圖/翻攝自DWS News YouTube頻道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14日抵達以色列,將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舉行會談,為以色列在卡達企圖暗殺哈瑪斯領導人引發的外交風暴降溫。同時,以色列在加薩加大攻勢並推進約旦河西岸屯墾計劃,也讓美以關係承受新的壓力。

綜合英國《衛報》、路透報導,抵達後,納坦雅胡帶盧比奧參訪猶太人聖地哭牆(Western Wall),兩人將祈禱紙條塞入石縫,之後並前往地下考古區參觀。國務院聲明稱,盧比奧這次行程是「重申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恆首都」。2017年底,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隨後將美國大使館自台拉維夫遷至當地。

納坦雅胡告訴記者:「這個同盟從未如此堅固,就像我們剛觸碰到的哭牆石塊一樣堅固耐久。」他停頓片刻,似乎在等盧比奧回應,但盧比奧保持沉默。他此行的任務之一,是轉達美國總統川普對以色列上周以飛彈襲擊多哈的不滿。該次襲擊雖鎖定哈瑪斯領導層,但實際上擊斃了其助手及一名卡達安全人員。

盧比奧的公開行程刻意帶有聖經考古色彩、呼應猶太人對耶路撒冷的主張,也迎合美國福音派對以色列的支持。14日他在哭牆時,以色列安保人員將女性記者與其他記者隔開,安排在相鄰區域,無法看到盧比奧與納坦雅胡。當被問及原因時,警員稱兩人要祈禱,基於宗教原因必須分隔。

盧比奧15日預計造訪「大衛城考古公園」(City of David),該園區位於巴勒斯坦社區西爾萬(Silwan),由以色列屯墾者團體建立,內含一條自巴勒斯坦人住家下方挖掘的隧道,被宣稱是羅馬時代猶太人朝聖前往聖殿的路徑。批評者則指出,這是將考古學服務於政治的案例。

隨行的還有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哈克比(Mike Huckabee),他是浸信會牧師,也是屯墾與領土擴張的熱烈支持者,更帶頭為以色列在加薩的戰爭辯護。

這次以色列對多哈的攻擊也動搖了阿拉伯世界盟友對華府的信任感,特別是對卡達的刺激更大。卡達是美國重要盟友,長期在美方鼓勵下接待哈瑪斯官員並斡旋談判。

在卡達召開阿拉伯與伊斯蘭國家緊急峰會的前夕,首相穆罕默德(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 Thani)呼籲國際社會「停止雙重標準」,並懲罰以色列所犯下的「罪行」。

然而,盧比奧已表態,將在批評以色列的同時傳達美方的廣泛支持。在此時刻,以色列正面臨種族滅絕指控、國際刑事法院對納坦雅胡簽發的逮捕令,以及即將舉行的聯合國大會高層會議。在該會議上,包括英國、法國、加拿大、澳洲與比利時在內的一些美國主要盟友,預期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盧比奧在14日出發前對記者談及卡達襲擊時說:「顯然我們對此並不滿意,總統也不滿意。現在我們需要往前看,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不過他補充,這起事件不會改變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

納坦雅胡政府則力求淡化與川普政府的嫌隙,同時對攻擊保持強硬立場。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達農(Danny Danon)在軍方電台上表示:「我們與美國政府有非常密切的對話。我們與他們協調過,相對來說,美方的反應是合理的。在安理會,他們提出一些保留意見,但幅度很小。我們早已預料到這會付出代價。」

達農還說:「卡達人正試圖加以利用,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種操作手法。但我們的訊息非常清楚:我們會在任何地方追捕恐怖分子。」

當地官方死亡人數逼近6.5萬,另有數千人可能埋在廢墟下。以色列已下令約百萬名避難在加薩市的人口往南撤離,並在新一輪對哈瑪斯的進攻中逐棟摧毀當地公寓大樓。

以軍稱14日摧毀另外三棟大樓,聲稱哈瑪斯在屋頂架設監視設備。當地醫院則表示,以色列當天在加薩全境的襲擊造成至少13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據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報導,以軍首席法律顧問曾呼籲延後加薩市撤離行動,直到南部有更多人道設施可用,但其建議遭忽視。

盧比奧預計接下來將飛往英國,陪同川普的國是訪問。以巴政策與承認巴勒斯坦建國等問題,料將成為主要爭議。聯合國大會上周以142票贊成、10票反對,通過支持「兩國方案」,建立一個不允許哈瑪斯參與政府的巴勒斯坦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