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的鸚鵡「黏上」主治醫生 動物也有「分離焦慮症」 

藍色鸚鵡因病住院,卻跟著主治醫生一起「上班」。圖/取自影片
藍色鸚鵡因病住院,卻跟著主治醫生一起「上班」。圖/取自影片

近日,雲南昆明發生了一件趣事:一隻藍色鸚鵡因病住院,卻因長時間見不到主人出現了「分離焦慮症」,情緒低落。為了幫助牠渡過心理難關,主治醫生做出了一個特別的決定——乾脆將這位「羽毛病人」帶在身邊,一起上班。這隻大藍鸚鵡就這樣成為診室裡的特殊「同事」,引來不少人關注。

據悉,這隻藍色鸚鵡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因與主人分離,逐漸出現不安、情緒低落、甚至拒絕進食的表現。這其實是典型的寵物分離焦慮症。專家解釋,分離焦慮並非人類獨有,狗、貓等哺乳類動物常見,鳥類同樣會出現。尤其是鸚鵡這類高智商、依戀性強的寵物,一旦長時間脫離熟悉環境與陪伴,很容易出現過度依戀與焦慮反應。

面對這樣的狀況,醫生採取了特別的方式:把鸚鵡帶在身邊,一邊工作、一邊陪伴。診間裡,不僅鸚鵡心情逐漸穩定下來,也讓同事和患者感受到一份溫馨氛圍。網友調侃:「原來鸚鵡也會想媽媽啊」!

動物行為專家指出,分離焦慮症是寵物最常見的行為問題之一。症狀包括:持續鳴叫,不斷啄咬籠子、家具等,拒食或過度進食,出現自殘行為(如拔毛)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主人可以透過逐步延長獨處時間、留下熟悉的聲音或玩具,來幫助寵物建立安全感。如果情況嚴重,則需要尋求專業獸醫或動物行為治療師的幫助。

每個小動物都能被善待,因為牠們也有情緒和心理需求。這起趣聞也提醒人們:不論是毛孩子還是羽毛寶寶,牠們同樣需要情感上的關注與陪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