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之死引爆社群慣性反應 同情與指責交織 加劇政治極化

柯克(右)遭槍殺身亡後,美國總統川普(左)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證實柯克的死訊。圖/翻攝自CBS News YouTube頻道
柯克(右)遭槍殺身亡後,美國總統川普(左)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證實柯克的死訊。圖/翻攝自CBS News YouTube頻道

10日下午,美國青年保守派運動領袖柯克(Charlie Kirk)遭槍殺身亡的消息傳出後,網路上迅速湧現大量未經剪輯的現場畫面與兩極反應,帶來強烈衝擊。一段槍擊血腥影片接連出現,隨後又是一段段柯克讚揚持槍權的影片。有人發文呼籲祈禱,也有人拒斥這些情緒;有網友拿暴力事件開黑色玩笑,也有人預言內戰即將爆發。各方反應幾乎一再重演美國每逢重大政治暴力事件後的既有模式,既流露同情,更凸顯美國極化政治下的深層撕裂。

《紐約時報》報導,柯克是保守派政治團體「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的創辦人,他在猶他州奧勒姆市的猶他谷大學(Utah Valley University)校園活動上遭槍擊身亡,當時他正在戶外空間對群眾演講。這場演講是「美國復甦之旅」(American Comeback Tour)的首站,原定秋季巡迴多所大學校園。

美國左右兩派幾乎立即發出真摯訊息,表達對政治暴力的震驚與痛心。但同時,社群媒體也迅速顯現出對柯克的政治分歧,既反映了美國的極化,也進一步加深這種撕裂。在當局尚未公布嫌犯或動機前,部分人已經選邊站,網路成了情緒高漲、揣測滿天飛甚至假消息的擴音器。

社群媒體的反應落入熟悉的模式:為受害者祈禱、譴責政治暴力、以及帶著尖銳立場的評論。部分左派人士發出同情訊息,為柯克的妻子與孩子表達支持,同時譴責槍枝氾濫。另一些訊息則指出柯克長期堅定支持持槍權,還翻出他2023年一次訪談中的話。

31歲的柯克當時這樣說:「為了維護第二修正案、從而保護上帝賦予的其他權利,每年付出一些不幸的槍枝死亡代價也是值得的。」還有他在社群媒體上主張槍管無用的其他發言,也被網友重新轉貼。

一些保守派譴責這類評論,同時將槍擊案歸咎於對手。猶他州共和黨在一則貼文中痛批「激進極端分子兜售的仇恨、暴力與邪惡」,並稱這起槍擊是對言論自由的攻擊。該黨寫道:「學校與社群媒體已成為自由派仇恨的溫床。夠了!」

這起槍擊案與其他暴力事件不同之處,在於影片的直白程度,清楚顯示柯克倒地、鮮血自頸部湧出。其他影片則顯示民眾驚慌逃竄,保全人員衝上前急救。

事後,有網友貼出一名在現場遭警方拘押的年長白人男子照片,聲稱他就是槍手,並問他看起來「像不像自由派」,甚至稱他是「自由派瘋子」。也有人直言這是「戰爭」的開始。校方最初宣布槍手已遭逮捕,但稍後發言人特羅特(Scott Trotter)表示,影片中的那名男子並非槍手。

隨著柯克遇害的消息傳開,是否應該公開血腥影片也引發爭論。保守派政治評論員、《Spot On with Link Lauren》節目主持人勞倫(Link Lauren)在Instagram與X平台上發文說:「我不會分享柯克遭槍擊的影片,也懇求他人不要散播。他是個年輕的父親,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勞倫表示:「今天將是保守派運動的轉折點。」

這起槍擊案延續近年其他事件的模式,暴力在事後迅速被政治化,包括2024年12月在曼哈頓中城發生的聯合健康保險公司(United Healthcare)高層謀殺案。

最近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Charlotte)市,一名女子在列車上被刺殺,也被保守派媒體大量報導,並被描繪為民主黨政策失敗的例子。白宮當時也放大這個訊息,並稱這起刺殺案,是北卡羅來納州民主黨的政治人物、檢察官與法官將覺醒政策置於優先,卻未能保障民眾安全的結果。

事實上,柯克本人就在10日下午曾在X平台評論夏洛特案。柯克寫道:「若我們要有所改變,就必須100%將扎魯茨卡(Iryna Zarutska)遭無謂殺害政治化,因為正是政治讓這名有14次前科的野蠻怪物能在街頭自由行走,進而殺害她。」

許多民主黨領袖,包括前總統拜登(Joe Biden),都迅速譴責這起槍擊。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今年3月曾邀柯克上他的播客節目,近期則在網路上經常嘲諷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他在X平台上語氣嚴肅地寫道:「對柯克的攻擊令人作嘔、卑劣、不可原諒。在美國,我們必須拒絕一切形式的政治暴力。」經常與川普交鋒、可能角逐總統大選的伊利諾州州長普利茨克(J.B. Pritzker),也表達類似的立場,但同時指出「總統的言論往往助長了這種暴力」。

喬治亞大學媒體研究副教授馬多克斯(Jessica Maddox)表示,這次反應讓人感覺似曾相識,與聯合健康保險公司高層遇害後的反應相似。當時兇嫌曼吉奧內(Luigi Mangione)意外成為部分人心中的英雄,甚至出現無數揣測他動機與外貌的迷因。馬多克斯說,對柯克遇刺的反應「其實很能代表網路文化的基本特徵:總會有人扯到政治,總會有人開玩笑,也總會有人激烈辯論」。

她補充說,令她驚訝的是,槍擊影片迅速在社群媒體上瘋傳。她說:「通常平台會介入,加快下架這些內容,但我沒看到這種情況。相反的,影片似乎不斷被放大、再放大。」

在網路某些角落,則出現了尖酸冷酷的評論。有人把常見的「祈禱與祝福」(Thoughts and prayers)改成「祈禱與關稅」(Thoughts and tariffs),作為影片的註解,用以冷嘲這起槍擊案以及政治語言的陳腔濫調。

就在槍擊前兩天,女性主義網站《Jezebel》還刊出一篇名為《我們付錢請了幾位Etsy女巫詛咒柯克》的文章,如今編輯後註明「我們不支持、不鼓勵、也不原諒任何形式的政治暴力」。即使是一些長期反對保守派的人士,也努力保持克制。前總統甘迺迪唯一的外孫施洛斯堡(Jack Schlossberg)10日晚間就在X平台發文譴責槍擊。他寫道:「柯克今天遭暗殺。我們因此變得更脆弱。這是一場悲劇。我為他的家人祈禱。」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