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中華民國抗戰勝利80周年,在民進黨政府疏遠抗戰歷史之際,民間舉辦各類紀念活動弘揚正確史觀。留德學者、政大歷史系退休教授周惠民今天(26日)出席抗戰八十周年座談會時指出,當前不僅大陸有意矮化國民黨的抗戰角色,甚至在台灣內部,也有人刻意淡化開羅會議與開羅宣言的重要性,這不僅模糊了歷史真相,已嚴重動搖台灣與中華民國的歷史定位。
周惠民指出,中共將於9月3日舉行「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同時,大陸社會科學院旗下《歷史評論》刊出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郭洋的文章,題為〈不能誇大國民黨的抗戰作用〉;該文章竟稱,近年大陸社會中「國軍粉」過度強調國民黨的抗戰貢獻,美化其歷史形象。周惠民直言,這樣的史觀取向「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進一步壓縮國民黨在抗戰歷史中的話語權。
更令周惠民憂心的是,台灣也出現淡化甚至否認開羅會議與開羅宣言重要性的聲音。他強調,否定開羅宣言的意義,等同否認台灣是中華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這種觀點甚至已經進入中小學教育,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他認為在台灣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活動,正是重申歷史真相的重要時刻。
前外交部長林永樂也指出,抗戰勝利不僅奠定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的國際地位,也透過1943年的開羅會議與隨後的宣言,確立戰後台灣回歸中華民國的國際承諾。他直言,大陸如今刻意遮掩中華民國在抗戰中的角色,而台灣的執政當局卻「放棄了話語權」,形同雙重削弱,尤須透過這類紀念活動讓社會重新認識抗戰與開羅會議的歷史意義。
資深媒體人唐湘龍則從太平洋戰爭的戰略轉折切入,補充開羅會議與台灣命運的關聯。他指出,1944年底至1945年,美軍收復菲律賓後,原本戰略上極可能進攻台灣,因台灣是日本南進與北防的重要據點,然而,美國最終選擇跳過台灣,直接攻打沖繩。
唐湘龍強調,這一戰略轉折,與1943年開羅會議已明確宣示「戰後台灣歸還中國」有密切關係,美方基於政治與戰略考量而放棄攻台,使台灣免於一場極為慘烈的兩棲作戰。
唐湘龍同時對比兩岸在戰爭中的經歷差異。他表示,大陸家家戶戶都為抗戰付出巨大犧牲,死傷無數;相較之下,二戰期間台灣因盟軍空襲轟炸造成的死傷僅約五千人,美軍轟炸雖造成損失,但遠不及大陸戰場的慘烈。他批評部分台灣史學界誇大台灣的戰爭受害情境,卻忽略美軍「跳過台灣」的關鍵歷史背景。
唐湘龍認為,開羅會議不僅是抗戰勝利的重要象徵,更與台灣戰後地位緊密相連,當前兩岸不同史觀若持續矮化甚至抹滅這段歷史,不僅失真,更將對台灣社會的歷史認知與定位造成長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