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首腦會談達多項共識 李在明啟程赴美會川普貿易談判

韓國總統李在明(左)在東京會晤日本首相石破茂(右)。圖/取自日本首相官邸《推特》官方帳號
韓國總統李在明(左)在東京會晤日本首相石破茂(右)。圖/取自日本首相官邸《推特》官方帳號

韓國總統李在明上周六(23日)展開為期6天的日美訪問行程,首站抵達日本東京,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會談,隨後於周日(24日)前往美國,將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進行首次領袖會談,由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現代汽車會長鄭義宣及SK集團會長崔泰源等韓國企業領袖同行,預計將宣布對美投資計畫。

此行不僅彰顯李在明對日韓關係的重視,也為即將舉行的韓美峰會奠定基礎,試圖在美中日韓複雜的區域局勢中展現「實用外交」策略。

綜合韓聯社、《日本放送協會》(NHK)與美聯社報導,李在明上周六抵達東京,與石破茂進行長達113分鐘的會談,包含62分鐘的小規模會談及51分鐘的擴大會議。這是李在明6月4日就任總統後首次以雙邊會談形式出訪,也是韓國總統首次在8月「光復節」期間訪日,打破過去因歷史敏感性避免8月訪日的慣例。

韓聯社指出,李在明強調此行顯示韓國對日韓關係的高度重視,並稱石破茂「像親近的朋友」,期盼透過「穿梭外交」確立韓日領袖互訪新典範。石破茂則表示,李在明選擇日本作為首訪國令人振奮,強調穩定的日韓關係及美日韓三方合作對區域利益至關重要。

雙方會談聚焦安全與經濟合作,確認推動朝鮮半島非核化、應對北韓核武導彈問題,並對俄羅斯與北韓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軍事合作表達擔憂。兩國同意以美日韓合作及聯合國安理會制裁為基礎,透過外交與對話解決北韓問題。在經濟層面,雙方計畫擴大人工智慧、氫能等未來產業合作,並共同應對少子高齡化、氣候變遷等挑戰。

針對歷史爭議,石破茂重申繼承歷代內閣立場,並就韓國因福島核電廠事故禁止日本漁產品進口一事,呼籲以科學為基礎溝通,雙方未深入討論慰安婦或強制徵用勞工等敏感議題。會後,兩國發表睽違17年的聯合聲明,象徵日韓關係穩定發展。

韓國總統府安保室長魏聖洛周日在東京表示,此次會談恢復穿梭外交,美國對韓國穩定日韓關係的努力給予正面評價。日本《時事通信》分析,李在明打破慣例優先訪日,消弭日本對其上台可能惡化日韓關係的疑慮,展現務實外交姿態。

訪日前一天(22日),韓國外交部長趙顯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會晤,為韓美峰會做準備。雙方討論安全、經濟、技術等議題,強調深化美日韓合作及印太地區遏制力。盧比奧讚揚李在明訪美前先訪日為「明智選擇」,表示將全力支持韓美峰會取得互利成果。

李在明周日以啟程訪美,預計周一(25日)在白宮與川普舉行會談,並共進工作午餐。此次訪問為「工作訪問」,行程包括參訪阿靈頓國家公墓及韓華集團收購的費城造船廠,總計3至4天,韓國第一夫人金惠景亦隨行。

《韓民族日報》指出,李在明將宣布韓國民間企業對美新增1500億美元(約台幣4.5兆元)投資計畫,涵蓋半導體、汽車、造船等領域,連同7月韓美貿易協議中的3500億美元(約台幣10.5兆元)承諾,總額達5000億美元(約台幣15兆元),接近日本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約台幣16.5兆元)的規模。三星電子、現代汽車及SK集團領袖隨行,凸顯韓國企業在美投資的重要性。

韓美峰會預計聚焦美韓貿易逆差、駐韓美軍費用分攤及北韓核武問題。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車維德(Victor Cha)分析,雙方將以建立互信為主,難有重大突破,但駐韓美軍是否擴大任務範圍以因應台海衝突,可能成為敏感爭點。美國施壓韓國允許駐韓美軍在台海衝突時調派,引發韓方憂慮可能削弱對北韓的防禦能力。專家卡茲(Katrin Fraser Katz)預測,李在明傾向接受抽象式的聲明,避免具體承諾。

川普要求韓國增加駐韓美軍2.85萬人的維持費用,成為棘手議題。韓國外交部表示,尚未收到美方就台海問題的政策通報,但雙方正密切協商。北韓議題上,李在明與川普對與金正恩接觸持開放態度,但北韓拒絕重啟對話並加深與俄羅斯關係,增加挑釁風險。

為平衡對美日關係的強化,李在明周日派遣特使團訪華,由前國會議長朴炳錫領軍,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轉達親筆信,強調深化韓中友好關係。特使團將與中國外長王毅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會晤,凸顯李在明對韓中關係的重視。分析認為,此舉可能包括邀請習近平出席10月在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李在明此行展現他的「實用外交」策略,透過優先訪日穩定日韓關係,並以企業投資鞏固韓美同盟,同時維繫韓中關係。面對川普保護主義及台海議題壓力,李在明試圖在美中日韓間尋求平衡,確保韓國在動盪國際局勢中的戰略利益。 韓國《中央日報》指出,李在明的務實策略有助緩解區域緊張,但能否在峰會中與川普達成具體成果,仍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