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不只罷免和公投 還有外省人和本省人第一次共同為台灣而戰

埋葬本省與外省國軍烈士的小金門公墓。圖/取自胡敏珍臉書
埋葬本省與外省國軍烈士的小金門公墓。圖/取自胡敏珍臉書

奇怪台灣,一方面泛政治化,一方面又去政治化。12月25日是聖誕節,賴總統去年全天0行程;9月28日是民進黨黨慶,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問全黨:「為什麼我們黨慶是教師節?」沒有人知道;8月23日是立委罷免及核三重啟公投,有誰知道67年前的八二三砲戰?

胡璉是八二三砲戰時的金防部司令官,他的孫女胡敏珍823一早就在臉書貼文指出,「1958年8月23日,金門823戰役爆發,硝煙四起,砲火連天。由胡璉將軍指揮的防線上,無數將士以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長城,守護疆土,抵擋敵軍狂攻,展現出堅毅不屈的民族氣節。六十餘年過去,今日8月23日再次來臨,我們懷著無限敬意與感恩,深切緬懷這些英勇的將兵人員,特別是犧牲的三位副司令官——章杰、吉星文、趙家驤將軍。他們以生命鑄就忠誠,以熱血守護中華的尊嚴與和平。每一寸土地、每一份安定,都是他們犧牲與奉獻的印記。歲月可以淡去戰火的痕跡,卻抹不去英雄的精神與光輝。願先烈英魂安息,精神長存,護佑兩岸永享和平,後人永懷感恩。」

胡敏珍還附上烈嶼(小金門)國軍公墓的紀念碑,上書:「碧血千秋」四個大字。八二三砲戰時,小金門更接近大陸,落彈密度更勝金門,官兵傷亡也更慘重。當時守備小金門的第九師師長郝柏村在紀念八二三砲戰60周年的專訪中提到,第九師就有1000多名台灣兵,這批台灣年輕人作戰非常勇敢。

砲戰期間,小金門有一處觀測所遭共軍火砲命中,7名官兵陣亡,血肉模糊,分不出誰是誰;戰後,郝柏村親自把7名烈士一起葬在小金門的軍人公墓裡;墓碑上寫著每位烈士的姓名和籍貫,其中包括一位台灣省的烈士。

郝柏村指出,八二三砲戰和古寧頭戰役不同的地方在於,古寧頭戰役時還沒有台灣兵參戰,而八二三炮戰發生時,駐守金門諸島的台灣兵已有4、5千人,約占駐軍人數十分之一。

所以,八二三砲戰是台灣本省人與「來自大陸的軍隊」第一次共同以血保衛台灣,值得所有台灣人記住。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