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務》:美國管控台獨 北京才會出手遏制北韓核威脅

美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指出,唯有美國有效管控台獨,北京才可能重啟對北韓核擴張的約束。圖/取自新華社
美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指出,唯有美國有效管控台獨,北京才可能重啟對北韓核擴張的約束。圖/取自新華社

北韓近年持續強化核武與飛彈技術發展,對印太地區造成不小壓力,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最新文章指出,中美競爭升溫後,中國不再出手限制北韓核能力擴張,美國若希望中國重回遏止北韓核計畫的行列,就必須確保中方核心利益(台灣議題)安定,「唯有美國有效管控台獨,北京才可能重啟對北韓的約束」。

朝鮮半島情勢愈趨緊張,美韓近日舉行年度聯合軍演之際,北韓領袖金正恩呼籲加速核武建設,雖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表示有意與金正恩進行面對面溝通,不過卻遭平壤當局拒絕,並喊話美國必須接受北韓為核武國家。

《外交事務》21日刊出桑頓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駱舒嫻(Shuxian Luo)的專文指出,回顧過去三十年,當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角力較穩定時,北京往往更願意配合華盛頓,對平壤施壓限制核擴張,相反,一旦美方在台灣議題踩到北京紅線,中國不僅會降低合作意願,有時甚至選擇公開庇護北韓。

駱舒嫻指出,例如2000年代初,前總統陳水扁推動台獨論述,北京憂慮升高之際,大陸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美峰會上要求美方「明確反對台獨」,作為交換,北京大力度促成六方會談(大陸、北韓、日本、南韓、俄羅斯、美國),並在北韓核試後採取暫停石油供應、支持聯合國制裁等罕見舉措。

文章續指,相較從前,近年華府與台灣高層互動頻繁、對台軍售不斷,導致北京逐步減少對平壤的壓力,甚至與俄羅斯聯手否決針對北韓的安理會制裁案。

駱舒嫻認為,華府與首爾若想說服北京重新遏止北韓,單靠強調北韓核武化風險,或期待中國與北韓因俄羅斯出現裂縫,都是錯誤假設,北京最在意的從來不是北韓,而是台灣,若美國能在政策上持續重申「一個中國」框架,展現不支持台獨、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立場,北京才有可能重拾遏制北韓核武的合作意願,「對華府而言,要想管住北韓,前提恐怕是先管好台獨」。

文章也提到,對北京而言,北韓始終是「雙面刃」,既是風險,也是戰略籌碼,一方面,平壤的核武挑釁可能引發軍備競賽、邊境難民潮,甚至拖累中國東北安全;另一方面,在台海局勢緊張時,擁有核武的北韓能牽制美軍,分散其兵力,為北京可能的軍事行動創造戰略縱深。

文章指出,中國歷來將「北韓核武」視為牽動美方對台灣政策的重要籌碼,從2000年代中國官員私下提醒美方「不能只要求我們付出,卻不在台灣給些回應」,到2019年中美台三角關係惡化時,有中國專家明言「台灣紅線是朝核談判僵局的原因之一」,這樣的連動邏輯始終存在,美方若想合作,就必須在台灣問題上讓步。

文章最後提醒,當前台海與朝鮮半島皆存在誤判風險,一旦同時爆發危機,可能迅速升級為區域甚至全球戰爭,避免此局的最佳方式,不是期待中美「大交易」,而是透過有限、務實的交叉協商,在台灣與朝鮮半島兩個議題上同步降溫。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