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首破20萬!台高教少子化衝擊重 40所私校恐被迫轉型或退場

隨著少子化浪潮,恐令一些私立學校退場。圖為招生還不錯的高雄樹人醫校。圖/記者林瑞益攝
隨著少子化浪潮,恐令一些私立學校退場。圖為招生還不錯的高雄樹人醫校。圖/記者林瑞益攝

台灣少子化壓力日益加劇,教育部最新「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指出,114學年度(2025年)大學一年級新生數量將首次跌破20萬人,預示高等教育面臨嚴峻轉折。私校工會預估,接下來至少有40所大專校院會面臨轉型或退場。

據報告,自105至106學年度因虎年出生效應,該年大一新生由約27萬人降至25.5萬人,再降至24.1萬人;107學年遇龍年略回升,僅增加約7000人,但整體仍呈遞減趨勢。

教育部預估,114學年度新生數將首次低於20萬人;117學年度(2028年)適逢虎年效應,則可能進一步下滑至約17.3萬人,創下歷年新低,未來十多年新生數平均年減約3500人。

這波降幅不僅限於高教。預測指出,小一新生從高峰後轉為持續下降,118學年度可能跌破100萬人;國高中生數同樣在龍年出生高峰後走低,顯示少子化現象正全方位影響教學人口結構。

面對這波衝擊,私立大專院校將首當其衝。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指出,公立大專院校每年招生名額約為12萬人,若新生總數僅剩17.3萬人,私校只能招生約5至6萬人,僅夠約50至60所私校正常運營。此情況下,估計將有約40所私立大專校院得面臨轉型或退場壓力。

過去幾年退場案例也成警訊。近年来已有22所大專院校陸續停招或停辦,其中14所已正式退場,顯示少子化與經營困境已非模擬情境,而是現實衝擊。

一位私立學校師長指出,一些科技大學、職校可以培養有一技之長的學生,護校則是培養未來的醫護人才,這些都是專業性的優勢。但就算是招生還行,也有校方不肯再投資或苛刻師長的待遇,「校長兼撞鐘」,形同變相減薪,恐造成人才流失。

另有教授說,教育部應儘速擬定退場與轉型支持機制,包括提供校園整合、法人併校、特色轉型與師資安置等配套措施,以穩定高教體系、保障教職員權益,並確保學生不受波及,維持教育品質。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