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依8月10日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即將於週五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會面,商討終結烏克蘭戰爭的可能性。此消息引發歐洲領袖高度關注,他們一方面歡迎和平對話的推進,另一方面強調必須保護烏克蘭及歐洲的安全利益,堅決反對任何犧牲烏克蘭領土的交易。隨著戰爭進入第三年,歐洲與烏克蘭的立場一致,強調和平進程需以烏克蘭主權與國際法為核心。本文將探討歐洲在川普普丁會談前的外交努力、烏克蘭的堅定立場,以及和平談判的挑戰與前景。
歐洲的堅定立場
歐洲領袖對川普的和平倡議表示謹慎樂觀,但強調任何協議不得損害烏克蘭利益。法國、義大利、德國、波蘭、英國、芬蘭領袖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發表聯合聲明,顯示和平進程必須確保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並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他們強調,國際邊界不得因武力改變,當前戰線僅為談判起點,而非最終邊界。這一立場顯示歐洲對俄羅斯侵略行徑的強烈譴責,並試圖在談判中為烏克蘭爭取更大話語權。
此外,歐洲代表在與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的會談中提出反提案,要求在任何領土交換前實現停火,並確保交換對等且伴隨堅實的安全保證。歐洲談判者強調,談判不能以烏克蘭單方面讓步為代價,這反映出對俄羅斯長期侵略意圖的警惕。歐洲的立場不僅是對烏克蘭的支持,也關乎其自身安全,特別是俄羅斯對歐洲邊界的潛在威脅。
烏克蘭的底線與抗爭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明確表示,和平進程必須由烏克蘭共同決定,任何領土讓步均不可接受。其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在社群平台X上重申,當前戰線絕非邊界,烏克蘭拒絕承認俄羅斯對其領土的非法占領。烏克蘭的立場得到民眾廣泛支持,基輔市民在中央廣場放置數百面小國旗,悼念陣亡士兵,顯示不願妥協的決心。
烏克蘭的抗爭不僅限於戰場。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以來,烏克蘭軍隊在東部和南部戰線頑強抵抗,儘管俄軍控制約五分之一領土,烏軍仍在盧甘斯克(Luhansk)、頓內茨克(Donetsk)、札波羅熱(Zaporizhzhia)、赫爾松(Kherson)等地區保有部分控制權。此外,烏軍在俄羅斯庫爾斯克(Kursk)地區的立足點,雖在2025年4月被俄方驅逐,仍顯示其戰略反擊能力。這些努力為烏克蘭在談判桌上爭取籌碼。
川普的和平倡議與爭議
川普提出以「領土交換」為基礎的和平方案,試圖快速終結戰爭,卻引發爭議。他表示,交換領土將「對雙方都有利」,但未公開具體細節。此提議可能要求烏克蘭放棄部分領土,換取停火或其他讓步,這一想法遭到烏克蘭及歐洲盟友強烈反對。澤倫斯基警告,任何讓步都可能助長俄羅斯進一步侵略,而歐洲領袖也認為這違背國際法原則。
白宮官員透露,川普願意考慮與普丁及澤倫斯基舉行三方會談,但目前計劃以雙邊會談為主,應普丁要求。此安排顯示俄羅斯試圖主導談判進程,而烏克蘭的角色可能被邊緣化。川普的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近期訪問莫斯科,據稱取得「重大進展」,但具體成果尚未明朗。歐洲與烏克蘭對此保持高度警惕,擔心美國可能在壓力下妥協。
挑戰與前景
和平談判面臨多重挑戰。首先,俄羅斯堅持要求烏克蘭撤出其控制的四個地區,並承認其對克里米亞(Crimea)的非法吞併,這與烏克蘭及歐洲的立場背道而馳。其次,俄軍在東部戰線的緩慢推進顯示其軍事壓力未減,談判可能成為俄羅斯拖延時間的策略。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高級研究員斯塔諾瓦婭(Tatiana Stanovaya)指出,當前和平努力雖較為現實,但執行協議的難度極高,可能對烏克蘭造成「毀滅性」後果。
此外,歐洲內部對談判的共識並非完全一致。雖然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與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承諾支持烏克蘭,但各國在具體政策上存在分歧,例如對安全保證的範圍與形式。美國國內政治也為談判增添不確定性,川普的快速解決戰爭承諾可能優先於長期戰略考量,影響盟友間協調。
在川普與普丁即將會談之際,歐洲與烏克蘭展現堅定團結,強調和平進程必須尊重烏克蘭主權與國際法。歐洲領袖的反提案與烏克蘭的堅決立場顯示,任何犧牲烏克蘭利益的協議均不可接受。儘管川普的和平倡議為終結戰爭帶來一線希望,但俄羅斯的侵略意圖、談判的複雜性以及地緣政治的角力,使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烏克蘭的抗爭與歐洲的支持將是決定和平是否公正的關鍵。未來數週,國際社會的目光將聚焦於阿拉斯加,期待一個既能結束衝突又能維護正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