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過去從未正式承認二戰期間對中國發動細菌戰等極端暴行,不過近年來抗日戰爭的歷史灰影仍一頁頁被翻開,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先前首次公開日軍「榮字1644部隊」等細菌戰部隊的留守名簿,揭露隊員姓名、戶籍、兵種等關鍵資訊。據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10日報導,身為該部隊隊員後代的竹上勝利近日受訪時指出,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不容抵賴,呼籲「日本政府應向中方真誠道歉,並避免悲劇未來重演」。
今年五月,應竹上勝利和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等人要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首次公開日軍「榮字1644部隊」、「波字8604部隊」、「波字8609部隊」留守名簿等資料。留守名簿是日軍人事檔案資料,包含當時日軍部隊成員的姓名、出生日期、戶籍、兵種等資訊,是研究侵中部隊的重要基礎資料,也為日軍對中細菌戰的惡行再添一項鐵證。
據報導,77歲的竹上勝利指出,他在2017年改裝自家倉庫時,才從父親遺留的照片集與文件中,發現這段塵封的戰爭秘密,資料記錄了日本陸軍「防疫給水部隊」在大陸華東、華中地區的活動情況,因日軍嚴厲要求官兵保守從軍秘密,竹上勝利的父親生前從未向他提起自己在中國的經歷。
竹上勝利經過調查,確認父親自1932年起以衛生兵名義三度赴中參戰,1941年轉入「榮字1644部隊」,一支與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緊密合作的細菌戰部隊,該部隊在浙江、江西等地研製並施放細菌武器,造成霍亂、傷寒、鼠疫等傳染病大規模流行,讓當地無數的無辜百姓喪失生命。
竹上勝利表示,日軍戰敗後便大量銷毀檔案,其中「榮字1644部隊」的史料極為稀缺,他事後與福島縣立醫科大學講師末永惠子合作,將父親保存的戰時日記與影像整理出版成《帝國陸軍防疫給水部圖像影集》,成為填補細菌戰史空白的珍貴證據。
竹上勝利表示,「我對日本侵中戰爭中犧牲的中國人表示沉痛哀悼。」他批評,迄今為止,日本國內仍不時出現否認、美化侵略歷史的言行。「罪行就是罪行,該反省就得反省。」竹上勝利強調,日本政府應真誠向中國道歉,他將在有生之年持續挖掘這段歷史,以防悲劇重演。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中國多次發動細菌戰,對百姓造成極大傷害,據公開資訊,在日軍各支細菌戰部隊中,除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隊之外,還有設在東北的關東軍100部隊、設在北京的1855部隊、設在南京的榮字1644部隊、設在廣州的波字8604部隊等。
大陸哈爾濱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上月7日在「七七事變」88周年也首次公開731部隊前解剖師胡桃澤正邦的口述影片。他在片中坦承,自己和同僚每天必須完成3例活體解剖,「人體還是溫熱的」,且工作必須嚴格保密,連妻子都不知情。這段長達83分鐘的紀錄影片,進一步揭露731部隊在二戰期間對活人進行解剖、實施人體實驗及細菌戰的惡劣罪行,當時一公開便引發大陸網路群情激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