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3-3】2018以核養綠、2025核三重啟比一比:最大差別是美國態度

823即將舉行核三公投,已有傳聞指出這次公投若過關,核安會真的會執行;而不像2018年的「以核養綠」,雖然公投過關,仍被民進黨政府「搓」掉。圖/核三廠提供
823即將舉行核三公投,已有傳聞指出這次公投若過關,核安會真的會執行;而不像2018年的「以核養綠」,雖然公投過關,仍被民進黨政府「搓」掉。圖/核三廠提供

823即將舉行核三公投,已有傳聞指出這次公投若過關,核安會真的會執行;而不像2018年的「以核養綠」,雖然公投過關,仍被民進黨政府「搓」掉。2025重啟核三公投,跟2018「以核養綠」面對的氛圍跟大環境,有何不同?最大差別其實不是公投結果,也不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而是國際風向變了,尤其是美國的態度不同了。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以投票率54.83%、同意票占59.49%過關,成績不差;但當時公投主文只通過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所謂2025非核家園條款)」,並沒有決定核電廠延役或啟用,民進黨政府利用這個巧門,仍在今年5月達成了「非核家園」的政策目標。

國際風向轉變

但也是今年5月,國際風向有幾個重要的轉變。包括反核最力的德國,其新內閣不再反對將核能視為再生能源;美國川普政府發布4道行政命令,宣示將在2050年前將核能發電能力由現行約100GW擴增至400GW,重新定義核能於美國經濟與國防中的戰略角色。

川普的「核能復興」行動,很大程度影響賴政府對核能的態度。事實上,從今年3月起,美國已經透過很多管道,明示、暗示賴政府重啟核能。

3月11日,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指出,能源是許多台灣及美國公司非常憂慮的問題,台灣高度仰賴國外進口能源,美國做為全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國,可做為台灣可靠的能源來源,「無論是液化天然氣、再生能源或核能。」當時已引發一波討論。

3月24日,AIT又在臉書貼出谷立言在美國商會謝年飯致詞,再度提到台灣能源問題,更直言美國可以為台灣提供全方位的能源解決方案,包括核能、電網技術。

之後川普開啟全球關稅戰,台美關稅談判之際,核能成為我方可能向美採購的項目之一,包括美國國會議員、智庫,乃至台灣美國商會,多次關切台灣電力能源,明言或暗示台灣需要核能。5月5日AIT透過社群平台講得更白,表示可協助台灣引進核能新興技術,也樂於協助台灣解決核廢挑戰。

重啟核能被上升到國安層次

7月23日,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CECC)舉行「與台灣同一陣線:反制中國政治戰」聽證會。前美國海軍情報局(ONI)指揮官史都德曼(Mike Studeman)雖然肯定台灣邁向綠能所做的努力,但他示警,「台灣至少要維持一座核電廠,才能在危機時刻避免被中共切斷能源。」

最後是7月30日,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網站刊出一篇由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埃利斯(Jim Ellis)和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署名的長文,主張台灣應該重啟核電,強化台灣的能源安全。該文並批評賴政府置國安於不顧,「放棄核能等於放棄台灣的國家安全」,話說得相當重。

至此,核能的論述已經不限於能源問題,而是國安問題了。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如果兩岸真的開戰、台灣被封鎖,美國就算要馳援,也需要時間整備及運補。而台灣現在押寶天然氣,但天然氣的安全期限只有7到10天,屆時美國想支援都來不及。相較之下,核三的2部機組可以供應5到6%用電,危急時刻至少可維持軍事指揮基地、醫院、政府機關等的基本用電需求。

且核電嚴禁做為軍事攻擊目標,國際之間有強力約束,因為核電廠一旦被攻擊,損毀的不只核電所在國,還會波及其他國家。因此即使是俄烏戰爭,也未攻擊核電廠。相較之下,火力發電廠和天然氣港口反而是軍事攻擊的第一標的。

民進黨順勢找台階

從谷立言到美國《外交事務》期刊,美國的話已經愈講愈重,施加力度也愈來愈大。雖說「非核家園」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但電力吃緊,綠電不穩又弊案連連,加上「美國爸爸」催得急,執政黨已經愈來愈擋不住重返核能,若趁著此次核三公投結果,也等於順勢找個下台階,還能告訴自己:至少2025年的夏天我們曾經擁有過「非核家園」。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