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聯合國國際合作協調局碳中和行動委員會、中外新聞社等單位共同主辦的「馬來西亞國際碳中和發展行動論壇」,近期在吉隆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論壇以「促進低碳技術交流、深化國際合作」為主軸,吸引來自各國環保專家、企業代表與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全球綠色轉型的未來方向。
會中亮點之一是,大陸研發的「碳氫核肥」技術首次在國際場域引起廣泛討論,技術發明人高光林與其合作夥伴、中國碳氫產業國際產業聯盟總裁張無忌,不僅受邀演講,更獲頒「年度影響力技術」獎項,並被納入聯合國碳中和技術推介名單,成為中國在農業低碳轉型領域的重要代表。
綠色經濟當道 論壇匯聚各國碳中和方案
此次舉辦的論壇被視為聯合國去年通過「未來契約」(Pact for the Future)行動後,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行動之一。開幕致詞中,主辦單位強調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國際社會若欲實現碳中和,必須依賴各國攜手合作、共享技術,特別是在能源、農業與產業轉型領域。
馬來西亞被視為具備綠色轉型潛力的新興國家,擁有豐富熱帶農業資源和地理優勢。論壇透過媒合與分享,期望打造一個促進低碳創新、技術合作的國際平台。
中國技術吸睛 碳氫核肥切入農業減碳新路
論壇中,來自中國大陸的高光林和張無忌成焦點人物。高光林長期投身有機農業研究,其研發的「碳氫核肥」被視為一項有望降低農業碳排的創新技術。這項肥料主打使用碳、氫、氧、氮等天然元素,透過調節植物生長環境,不僅促進作物健康成長,還能有效降低對化肥的依賴。
張無忌表示,該技術已在中國多地試點推行,包含水稻、蔬菜等作物,收成質量明顯提升,同時減少了土壤與水源污染。他強調:「我們希望以農業為起點,讓綠色技術走出國門,與國際夥伴共推低碳發展。」
技術獲國際肯定 列入聯合國碳中和推薦技術
論壇頒獎典禮上,高光林主導的碳氫核肥技術,被授予「碳中和行動年度影響力」榮譽。聯合國國際合作協調局碳中和行動委員會代表表示,該技術在實踐中展現出推動農業碳中和的潛力與成效,是融合科技創新與永續理念的成功案例,未來可望在更多發展中國家落地。
此外,這項技術也被正式納入聯合國碳中和推介名單,意味其可作為未來各國推動低碳農業的重要參考方案。
論壇期間,高光林與張無忌也與來自多國的農業與環保從業者進行交流討論,針對「綠色農業如何協助碳中和」、「技術如何跨國落地」等議題深入互動。尤其馬來西亞本地數家農業企業,對碳氫核肥展現高度興趣,現場即表達合作意願。
張無忌說,農業轉型必須全球協作,中國願意開放相關技術,與有意願的國家展開合作種植、技術培訓等實質推進。他補充:「我們願意成為綠色技術的橋梁,讓更多國家受益。」
國際專家:農業將成碳中和關鍵力量
與會的國際低碳專家也指出,農業常被視為高排放領域,但若透過技術轉型與標準化管理,反而有機會成為碳中和的重要助力。他們呼籲加強跨國合作,共同制定低碳農業標準與驗證機制,讓全球農業不再只是排碳來源,而是減碳的主力軍。
論壇最終達成多項合作共識,除碳氫核肥外,也有數項技術與研究項目獲得關注,包含低碳建材、循環能源系統等。多組中外機構現場簽署合作備忘錄,顯示低碳經濟合作已成全球趨勢。
論壇落幕後,高光林返抵大陸接受媒體採訪指出,馬來西亞之行讓他更清楚理解國際對農業低碳技術的需求。他表示未來將持續投入有機農業與碳中和技術開發,並拓展國際合作版圖,讓中國的技術真正「走出去、接地氣」,為全球綠色轉型貢獻更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