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9.3」閱兵活動,更多的訊息仍未公開。最近,谷歌進行一次圖庫更新,其中一張拍攝於6月11日的衛星照片引起軍事媒體和觀察家的注意,圖中出現大量先進武器系統,包括新一代裝甲和彈道飛彈系統,最大的焦點則是無人機系統。
在這張衛星圖中,總共9架無人機,有最右側的兩架攻擊-11隱形無人戰機,右上第二架的翼龍-2中空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以及中間的1架正在組裝中的無人機,美國「動力」網站(The Drive)認為是「清晰可見的」BZK-005中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
這批新型號無人機當中,採用無尾設計的有4架,有2架採用菱形三角翼,2架為cranked-kite構型,另外1架,則是採用比較常規的主翼+尾翼佈局。
無垂尾+菱形三角翼構型,成飛的「南六代」殲-36就是這種構型,被推測具備較強的超音速飛行性能。三角翼構型本身就具備比其他常規構型更強的超音速飛行能力以及潛在速度上限,這主要是因為三角翼構型具有的大後掠角能夠有效控制激波阻力,並且這種翼型的結構相對更加穩固,能承受相對更高的速度載荷以及高溫,同時增大的翼面積也在客觀上增加了油箱容積。
如果飛行器的速度指標要求達到2馬赫以上,這種大三角翼構型就是一個合理的選擇,也能推斷,圖中2架菱形三角翼構型的無人機,可能也具備的超音速飛行能力,無論是執行偵察還是執行打擊任務,速度都是必要的機動性優勢之一。
無偵-8隱形高速無人偵察機,外形就是大後掠角三角翼+翼梢小翼,其極限速度有說法稱可以達到8馬赫,也有可能6馬赫的,可以確定的該機速度能達到3馬赫以上。
所謂的cranked kite翼型,直譯就是「曲柄風箏」,叫雙後掠構型,彩虹-7以及美國的X-47B就是採用的這種翼型。這種翼型的典型優勢就在於隱形性好,並且大展弦比也能讓飛機在亞音速域飛行時擁有更好的升阻比。而「風箏」翼型,典型案例是美國的X-47A,憑藉更大的後掠角,激波阻力小,可以滿足超音速飛行需求。
雙後掠翼型的綜合,就是「風箏」翼型的氣動特點,這種設計也結合了「飛翼」「風箏」兩種翼型的優點,也就是高昇阻比+較長的控制力臂,這使得其成為了新一代飛行器的氣動設計思路之一。
不過這種設計有一個缺點,雙後掠角必然會在機翼前緣造成一定角度,雖然使用這種設計的飛行器基本也沒有垂尾設計,但機翼前緣角度的存在也必然會降低其隱形特性,這就必須通過大量風洞和RCS試驗,結合實際需求進行取捨。
從這張衛星圖中能夠辨識出的參與閱兵的解放軍空中無人作戰力量的一部分,涵蓋了偵察、作戰、通信支援等多方面。這次衛星圖曝光的,可能即將受閱的新型無人機系統,也被推測有部分就是新型的「無人僚機」,菱形三角翼機型和雙後掠機型,就是「無人僚機」。
從這些無人機的翼型大多具備優秀的超音速飛行能力,且無論是菱形三角翼還是雙後掠翼型,都會擁有相比常規佈局更大的內部空間,內置彈艙的容積也會相對更大,速度能跟上超音速殲擊機,內置彈艙也足夠大,這就是無人僚機的最基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