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先前傳出8月將藉由出訪中南美洲友邦的行程,順帶過境美國本土,不過29日外媒報導,揭露美方已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的安排,被外界認為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想在敏感時機影響「川習會」進展。對此,美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 回應稱,台灣未正式公布賴清德具體的出訪計畫,不存在「取消」或「延期」的問題,不過布魯斯同時又重申「一中原則」強調美國維持台海穩定的立場從未改變。
對於外傳賴清德過境美國紐約、達拉斯的計畫將延期或取消,布魯斯在國務院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台灣未正式公布賴清德任何具體的出訪計畫,「嚴格來說,外界相關說法目前僅屬推測」。
布魯斯表示,華府確實注意到媒體有諸多報導與揣測,但截至目前為止,賴清德沒有任何經正式確認的訪問行程,自然也就不存在「取消」或「延期」的問題。
對於美方立場,布魯斯強調,美國始終歡迎台灣的高層官員,包括總統在內,在合理範圍內過境美國,這符合美國長期一貫的政策與慣例,這一立場從未改變。
不過,布魯斯也重申,美國始終恪守「一中政策」,稱這項政策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聯合公報以及對台六項保證為基礎,「美國致力於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這一原則毫無改變過」。
否認賴清德過境與美中談判掛鉤 貝森特:國安與貿易議題分開討論
美中雙方歷時兩天結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第三輪高層貿易會談,對於是否延長關稅寬限期,美方稱仍待川普拍板確認。至於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一事是否被納入談判範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駁斥稱,國安與貿易議題分開處理,兩者並無關聯。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近日指出,此次中美談判將是全面性的,包括貿易、匯率、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甚至Tiktok等諸多議題,將是雙方全面性的利益交換。
外界也關注賴清德未如傳言計畫過境美本土,是否與美中貿易協商有關,貝森特稱,「賴清德是否過境美國與此次美中談判無關。」他表示,美方在談判中並未觸及TikTok、賴清德過境或其他敏感國安議題,強調國安與經貿討論「需要被嚴格分開處理」。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28日表示,總統出訪行程一旦確定,將適時對外公布,「不過考量南台灣近期的颱風災後復原、美台關稅互惠措施,以及區域發展等因素,總統目前沒有近期出訪規劃」。
《金融時報》報導,賴清德原定8月出訪台灣友邦巴拉圭、瓜地馬拉與貝里斯等邦交國,並規劃過境美國。然而,根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美方已告知賴清德不得中途停留紐約。
對此,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中國與台灣事務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美方這項決定顯示川普「希望避免在與中國談判、並為可能舉行與習近平峰會做準備的敏感時刻,激怒北京」。
對於相關消息,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9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慎之又慎處理台灣問題,共同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外交部同日指出,賴清德近期沒出訪計畫,僅提起大陸稱,「台灣做任何事情,都會受到中國的抗議和打壓,對於中方的抗議,我們都要予以反駁和反制」。
美中延長關稅休兵待川普定案 中方籲經貿應互利共贏
美中自5月中旬在日內瓦協議90天暫停加徵關稅後,第三輪會談受各界高度關注。據大陸官媒新華社報導,中方聲稱雙方已就展延對等關稅與反制措施達成共識,將再延90天,中方貿易代表、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表示,「中美經貿團隊要以雙方領袖6月5日在通話中達成的重要共識為指引,中方對中美經貿關係的立場是一貫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在經貿領域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以及廣闊合作空間」。
美方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會後記者會上則表示,美方尚未做出最終承諾,需回國徵詢川普意見。
貝森特也點出,美方持續敦促中方加強稀土產業監管,並鼓勵中國在新一輪五年規劃(十五五規劃)轉向消費導向經濟。他表示,美國目標不是與中國脫鉤,而是針對特定戰略領域進行「去風險化」,同時提到,「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不平衡且不可持續,南方國家(發展中國家)不可能吸收中方全部的過剩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