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貪變奪權?歐盟警告烏國恐失入盟資格 澤倫斯基急撤反貪新法案止血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反間諜之名修改反貪法案,趁機擴權,引起民憤,基輔街頭出現俄烏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潮。圖/翻攝自BBC Youtube 頻道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反間諜之名修改反貪法案,趁機擴權,引起民憤,基輔街頭出現俄烏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潮。圖/翻攝自BBC Youtube 頻道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近日因簽署備受爭議的《第12414號法案》,遭遇執政以來最強烈的政治風暴。該法案試圖削弱反貪機構的獨立性,迅速引發國內群眾抗議與國際譴責。面對內外壓力,澤倫斯基於24日宣佈撤回法案,並提出新草案,承諾維護反貪機構自主運作。

根據《歐洲新聞》(EU News)報導,爭議法案22日傍晚經烏克蘭國會「拉達」(Verkhovna Rada)通過後,由澤倫斯基迅速簽署。法案以防堵俄羅斯間諜滲透為由,將國家反貪局(NABU)與特別反貪檢察官辦公室(SAPO)納入總檢察長直屬管理,而後者由總統任命。此舉被批評為以反間諜為藉口,削弱2015年改革成果,集中總統權力。

民眾憤怒情緒迅速升高,數千名市民於22日及23日連續兩晚湧上基輔街頭抗議,無懼自2022年以來實施的戒嚴法。這是自2014年「廣場革命」以來首次大規模示威,反映社會對民主倒退的深切憂慮。

在強烈民意與外交壓力下,澤倫斯基於7月23日與反貪與執法機關會談,承諾改革現行制度,隔日即宣佈已提交新法案至國會,將確保NABU與SAPO獨立性。他在社群平台表示,新草案將「強化烏克蘭執法體系,並保障其不受任何俄羅斯勢力干預」。

國家反貪局隨後表示支持,認為新法案可恢復其程序權限與組織自主。民間反貪組織「反貪行動中心」(Anti-Corruption Action Centre)主席沙布寧(Vitaliy Shabunin)亦讚揚草案成果,並稱其源於「烏克蘭人民對歐洲未來的堅定捍衛」。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已就此事與澤倫斯基通話,要求澄清立法動機。擴大事務專員科斯(Marta Kos)更警告,此類行為恐使烏克蘭加入歐盟的進程中斷。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則批評該法,「削弱烏克蘭民主基礎」。

另有消息指出,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António Costa)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曾試圖勸阻澤倫斯基簽署法案未果。據報導,七大工業國(G7)駐基輔大使甚至曾被限制通訊,以防即時通報各國政府。

《美聯社》報導,目前尚不清楚新法案何時將在議會進行表決,抗議活動可能會持續到該法案獲得通過,但是24日晚間的抗議活動人數比前幾天有所減少。

外界警告,這場風波僅為烏國民主制度被蠶食的冰山一角。在戰爭與戒嚴名義下,澤倫斯基政府持續擴張總統權限,引發對權力過度集中之憂。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