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後首例!日本關西電力公司擬在福井縣設立次世代核反應爐

美浜核電廠1號機及2號機已於2015年因老舊而退役,3號機則於2021年重啟運作,目前為敦賀半島唯一運轉中的核電機組。圖/取自ライブドアニュース《推特》官方帳號
美浜核電廠1號機及2號機已於2015年因老舊而退役,3號機則於2021年重啟運作,目前為敦賀半島唯一運轉中的核電機組。圖/取自ライブドアニュース《推特》官方帳號

日本關西電力公司周二(22日)正式宣布,將在福井縣美浜核電廠內重啟地質調查,為建置次世代核反應爐做準備。這是自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日本首次朝新建或重建核電廠邁出實質步伐。

調查將包括地質、地形及動植物生態等項目,確認是否符合福島事故後制定的「新監管標準」。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關西電力強調,此調查為自主性質,結果不直接決定建替計畫,但為核電新建或重建的首個程序。美浜核電廠1號機及2號機已於2015年因老舊而退役,3號機則於2021年重啟運作,目前為敦賀半島唯一運轉中的核電機組。關西電力早在2010年便針對1號機後繼爐展開地質調查,但因福島事故中斷。

此次重啟調查,計畫在電廠北側山地進行鑽探,預計耗時數年,並將與美浜町等當地政府及居民充分溝通,爭取理解後制定具體計畫。關西電力社長森望在大阪記者會上表示:「在國家政策、技術與經濟考量及地質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推進核電事業需獲得地方支持。我們認為核能在資源匱乏的日本長期扮演重要角色」。

森望指出:「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來說,確保核電在未來繼續發揮作用至關重要。此外,無論是新建核電站還是更換現有核電站,確保投資回收的可預測性都至關重要,因此有必要打造符合國家政策的營商環境。在尋求更換核反應器時,也需要基於國家政策的考慮」。他強調,此次計畫需依賴國家政策完善投資回報機制,但具體運轉時程因環境評估及設計細化等因素,目前難以明確預估。

福井縣副知事中村保博在與關西電力原子力事業本部長水田仁會面時表示:「新反應爐的安全性應高於老舊機組,盼關西電力謹慎向當地說明」。美浜町居民對建替計畫反應不一,部分期待經濟效益,另有聲音要求強化安全措施。大阪市長橫山英幸則敦促關西電力盡快明確使用後核燃料的處置方案。

對於關西電力的決定,能源政策專家、日本國際大學校長橘川武郎表示:「鑑於東日本大地震,目前正在根據新的監管標準審查重啟核電站,各種民意調查顯示,支持重啟核電站的人數多於反對重啟的人數。岸田政府先前制定了重啟核電站,也制定了創新型反應堆的發展方向」,「是否真的推進下一代反應爐的替換,需要考慮巨大的成本和未來的社會條件。這一舉措更像是一個宣傳氣球,我認為距離成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橘川武郎強調:「『電力不足才需要核電』這種說法非常站不住腳。如果要建造下一代反應爐,就必須明確指出其價值」,他呼籲考慮重建核電廠的企業認真解釋該項目的必要性。

日本政府近年調整核電政策,2023年因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價格飆升及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增加,宣布放棄「盡可能降低核電依賴」的立場。2025年2月閣議通過的《能源基本計畫》(エネルギー基本計画)明確提出將在最大限度內利用核能,並放寬核電廠改建條件,允許在同一電力公司其他場址建置次世代反應爐。美浜核電廠的調查重啟即反映此政策轉向。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周二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涉及個別企業經營決策的事情,因此我不予置評,但希望在調查時向當地社區提供詳細的說明」。當被問及是否需要重建核反應爐(包括下一代核反應爐)時,他表示:「隨著現有核反應爐達到60年的使用年限,它們作為脫碳電源的供電能力將大幅下降。因此,為了確保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所需的脫碳電源,有必要在考慮長期準備時間和建設週期的情況下採取措施」。

美浜核電廠建替計畫需面對高昂成本(單反應爐約7200億日圓,約台幣1436.7億元)、監管標準未明、地質調查耗時及地方共識等挑戰。經濟產業省表示,調查及改建可申請「電源立地地域措施補助金」。專家指出,次世代「革新輕水爐」雖具更高安全性,但需明確闡述其價值以獲公眾支持。政府與電力公司需在安全保障與脫碳目標間取得平衡,挑戰不容小覷。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