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考慮在8月1日前進一步調高關稅,美國與其盟友面臨空前的經濟與外交挑戰,全球貿易秩序正陷入動盪重組。
《華盛頓郵報》20日報導,過去半年,川普政府以「不公平貿易」為由,大規模對多國商品加徵關稅,將美國平均進口稅率從年初的2%拉升至15%,創下自1940年代以來新高。倫敦智庫「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指出,若各國未在限期前與美方達成新協議,關稅水準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川普關稅引發美國主要企業調整供應鏈、提高價格,並在全球市場尋求避險機制。儘管川普聲稱,關稅將重振美國製造、保障工人就業,但實際效果卻是讓全球企業成本上升、投資環境更加不穩,並對長期盟友帶來深遠影響。
面對華府日益強硬且難以預測的貿易政策,歐洲及其他傳統盟邦已開始尋求另類貿易路徑,意圖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例如,歐盟與東南亞、南美國家密集洽談新自由貿易協定,加速推動去美國化的經濟佈局。
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副總幹事沃爾夫(Alan Wolff)警告:「美國已不再是全球貿易體系的領袖,它選擇退出,獨自行事,無視過去承諾,這是結構性的改變。」他指出,美國的新政策正逐步侵蝕其作為全球經濟領導者的信任與地位。
不僅如此,川普關稅政策也帶來一些反效果。例如,美國在對大多數化肥供應國加徵關稅的同時卻豁免俄羅斯,導致美國對俄尿素的進口比例飆升。根據美國上市全球金融服務公司StoneX數據,今年5月,美國64%的尿素進口來自俄羅斯,是先前的兩倍。
分析人士指出,川普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單邊貿易政策,正在推動全球走向區域化與去美國化的新秩序。這不僅使全球化受阻,更讓美國傳統外交網絡面臨考驗。
川普則堅持,這場關稅戰是為了重建公平貿易,開啟美國製造業的「黃金時代」。然而在其政策陰影下,全球供應鏈正在重新洗牌,而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也正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啟邁國際(QIMA)執行長布雷托(Sebastien Breteau)表示,中國工廠正透過加強與歐洲客戶的聯繫來應對一些跨國公司的流失。同時,歐盟官員正試圖開放其他市場,以彌補歐盟與美國貿易額的下降。他表示:「一個不包括美國的全球貿易世界,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