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表態拒簽歐盟AI自律準則 質疑過度擴權、法規模糊

歐盟委員會上周才公布這份飽受爭議的《AI自律準則》。圖/取自歐盟委員會臉書
歐盟委員會上周才公布這份飽受爭議的《AI自律準則》。圖/取自歐盟委員會臉書

面對科技業數月來的強力遊說,臉書母公司Meta率先表態,將不會簽署歐盟針對通用型人工智慧(GPAI)所制定的《AI自律準則》(AI Code of Practice),並批評準則過度擴權、法規界線不清,恐扼殺AI發展。此舉形同對歐盟約束AI模型的計劃投下一顆震撼彈。

綜合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新聞台(Euronews)報導,Meta全球事務主管卡普蘭(Joel Kaplan)18日在聲明指出:「歐洲在AI領域正走上錯誤的道路。我們已仔細審視歐盟執委會針對GPAI模型提出的準則,Meta決定不簽署。」

卡普蘭並補充說,這份準則「對模型開發者帶來諸多法律不確定性,要求也遠遠超出《人工智慧法》(AI Act)的適用範圍」。

依《人工智慧法》規定,針對GPAI系統的條文將自8月2日開始生效。該法將AI系統依社會風險程度分類管理,預計全面適用尚需兩年時間。

歐盟委員會上周才公布這份飽受爭議的準則,旨在約束OpenAI旗下聊天機器人ChatGPT或X平台的Grok等AI模型可能帶來的風險。Grok近期因發表頌揚希特勒等有害言論而備受批評。

這份準則的核心目標,是希望在不啟動正式調查的情況下,促使AI公司配合歐盟規範,作為《人工智慧法》實施前的輔助指引。雖屬自願性質,未簽署者日後在《人工智慧法》的執行上恐面臨更嚴格的審查。然而,科技業對此準則早已激烈反彈。

卡普蘭18日提及7月初有逾40家歐洲大型企業,包括德國工業製造大廠博世(Bosch)與德國軟體公司SAP,聯名致函歐盟委員會,呼籲暫緩《人工智慧法》的落實。他指出,Meta「認同這些企業的憂慮,認為該準則過度擴權,將扼殺尖端AI模型在歐洲的發展與部署,並阻礙歐洲企業在此基礎上建立新業務的能力」。

今年2月,Google也曾發出警告,認為歐盟的AI法規恐損害歐洲創新與經濟成長,批評這份準則是「走錯方向的一步」。

歐盟委員會則在草擬過程中多次為此計劃辯護。當準則於上周發布時,歐盟發言人湯雷尼耶(Thomas Regnier)強調,簽署企業將可更明確掌握法律責任,並減少合規程序的繁瑣負擔。

針對Meta的拒絕聲明,雷尼耶18日回應指出,該準則雖為「自願工具,但是一項穩固的基準」,若企業選擇以其他方式遵循規範,「可能會面臨AI辦公室更嚴格的監管審查」。

法國AI公司Mistral於17日率先宣布將簽署該準則。OpenAI也已承諾加入。

不過,該準則仍須獲得歐盟各會員國的批准,成員國將透過AI委員會下設小組與歐盟執委會的AI辦公室共同審核,預計最快22日就會拍板通過。執委會料將於8月1日公布簽署企業名單。歐盟委員會18日也發布進一步指引,協助企業遵循GPAI相關規定。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