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丹麥讓渡格陵蘭主權  對美防務協議中已排除適用

美國總統川普多次表示要購買格陵蘭,引起當地人民的反彈,舉牌表示「不賣」。圖/取自Jürgen Nauditt X
美國總統川普多次表示要購買格陵蘭,引起當地人民的反彈,舉牌表示「不賣」。圖/取自Jürgen Nauditt X

近日中文社交媒體上流傳,「丹麥以議會投票方式將格陵蘭島主權實質轉讓給美國」的說法,查證丹麥政府及法案文件內容後,證實該傳言並不屬實。《澎湃新聞》19日報導,丹麥議會確實於6月11日以94票贊成、11票反對通過了一項與美國簽署防務合作協議的法案,允許美軍在丹麥本土部分空軍基地長期駐紮、開展演訓與儲存裝備;然而,該法案第30條第3款明確規定,該防務合作協議的內容不適用於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與格陵蘭島。

這意味協議範圍並未擴及丹麥的自治領地,所謂「美軍可在格陵蘭任意設立軍事基地」的說法並無根據。協議涉及的基地包括卡魯普(Karup)、斯克里德斯特魯普(Skrydstrup)與奧爾堡(Aalborg),皆位於丹麥本土。

上述防務協議的草案早於2023年12月21日由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訪問華府期間簽署,旨在強化美軍於歐洲、北歐與波羅的海地區的軍事部署能力。協議內容同時強調,美軍所有在丹麥境內的活動必須尊重丹麥的主權、憲法、國內法律與國際義務。

關於格陵蘭島主權,丹麥立場一向鮮明。自2024年12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公開表示希望「擁有並控制格陵蘭島」以來,丹麥與格陵蘭方面多次表態反對。

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埃格德(Múte B. Egede)曾於2024年12月明確表示,格陵蘭島是「非賣品」。2025年3月,埃格德再次透過社群媒體強調,格陵蘭永遠不會成為美國領土。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亦於4月訪問格陵蘭時重申此一立場。

此外,丹麥國王腓特烈十世(King Frederik X)於2025年初修改國徽,突顯北極熊與公羊圖騰,象徵格陵蘭與法羅群島的國族地位,進一步彰顯兩地在丹麥王國中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網傳「丹麥將格陵蘭主權實質轉讓美國」的說法為錯誤資訊。實際上,議會通過的防務合作協議完全未涉及格陵蘭島,而丹麥對其主權的維護立場亦從未鬆動。

根據《歐洲新聞》(EU News)的報導,協議賦予美軍在駐地享有「自主法律管轄權」,意味著美國軍人在多數情況下將不受丹麥法律約束。雖然協議排除格陵蘭與法羅群島,美方現已於格陵蘭的皮圖菲克(Pituffik)空軍基地有部署。

反對該協議的在野黨「紅綠聯盟」(Enhedslisten) 領導人達拉格斯泰德(Pelle Dragsted)認為,該協議是「對丹麥人民的失敗」。它有可能創建「在美國管轄範圍內、丹麥當局控制之外的區域,在這些區域可能會發生虐待行為」。丹麥人權研究所也表示擔心,同樣在基地外活動的美國士兵可能會介入示威活動或平民活動,而不會受到當地法律的起訴。

不過根據《德國之聲》的報導,丹麥民眾不是沒有意見,在議會最終投票前,民眾對通過國防協議的反對聲浪有所增強。來自丹麥的歐洲議會左翼黨團成員克勞森(Per Clausen)告訴《德國之聲》:「美國在丹麥駐軍,並由美國決定何時駐紮以及駐紮地點,這是一個可怕的錯誤!」

而丹麥皇家國防學院軍事分析師雅各布森(Peter Viggo Jakobsen)表示:「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同意。」他告訴《德國之聲》,歸根究底,丹麥比美國更需要國防協議。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