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局勢持續惡化,俄羅斯戰略專家崔寧(Dmitry Trenin)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並非未來式,而是進行式。這場戰爭不會以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或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那種劇烈開端展開,而是以分散、隱蔽卻持續升級的方式進行。現代戰爭不再是坦克與壕溝的對抗,而是政治、經濟、網絡與心理戰交織的全域衝突。他還指出,台灣將會是繼東歐、中東之後第三個熱點,而俄羅斯將可能介入太平洋地區。
《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15日轉載崔寧在俄國媒體《人物》的專文指出,對俄羅斯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和平,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就已經結束;中國則是2017年,伊朗則為2023年。自此之後,戰爭便以非傳統形式持續升溫。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原本對緩和緊張形勢帶來一線機會,但到了2025年中,美國與西歐的鷹派又將世界拉回戰爭狀態。他強調,這不是新的冷戰,而是一場關乎未來全球權力平衡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核心,是美國及其盟國與中國、俄羅斯之間的結構性對抗。西方將中國崛起與俄羅斯復興視為對其主導地位的「存亡威脅」,並以經濟封鎖、意識形態攻勢及軍事施壓加以反制。西方菁英集團主導的全球化體系無法容忍其他文明模式的並存,任何世界觀的多樣性、文明自主性和國家主權被視為對既有秩序的挑戰。
崔寧透露,當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對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表示,他希望「摧毀俄羅斯」時,便暴露了西方政策的真實面貌。他指出,無論是以色列對加薩、黎巴嫩和伊朗的行動,還是近期俄羅斯空軍基地遭襲事件,背後都顯示出美英的深度介入。對西方戰略界而言,中俄伊朝已被視為新軸心的戰略對手,這樣的信念正影響著他們對未來的軍事規劃。
崔寧指出,我們看到的不是暫時的危機,而是持續不斷的衝突。東歐和中東是當前的兩個熱點。第三個熱點早已確定,就是東亞,尤其是台灣。俄羅斯直接介入烏克蘭事務,在中東擁有利益,並可能介入太平洋地區。
現代戰爭不再聚焦於佔領領土,而是透過破壞穩定、製造內亂與心理消耗達成戰略目標。俄羅斯面對的是一場全面戰爭:無人機打擊基礎設施與核設施,政治暗殺、資訊控制、媒體操縱與群體去人性化交錯進行。
崔寧呼籲俄羅斯必須調整戰略思維:不應再消極防禦,而要積極反制。他主張俄方應促進內部團結與有彈性的「智慧動員」,強化經濟、科技與人口政策,同時鞏固對外同盟。白俄羅斯與北韓已是可靠夥伴,但是南方戰略的空白則有待填補。
他也主張可利用川普所帶來的權力真空,削弱美國在歐洲的軍事行動,但不應對美國政策抱持幻想。此外,俄羅斯應提醒歐洲國家如英、法、德等國其本土同樣脆弱,挑釁將遭到迅速反擊。歐盟並非鐵板一塊。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大部分南歐國家並不想讓局勢升級。俄羅斯可以利用這些內部的裂痕。
崔寧最後強調,若無法避免衝突,俄羅斯應考慮先發制人,初步以常規武器為主,必要時也需準備使用「特殊手段」,即核武器。他指出:「遲疑是我們在烏克蘭的最大錯誤,不能再重蹈覆轍。」
他總結道,這是一場不會以談判結束的戰爭,也無法靠妥協換取和平。它將持續數十年,深刻改變全球政治秩序與文明格局。俄羅斯若要在未來的世界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拋棄幻想,堅定信念,做出全面、果斷、長遠的戰略行動。這不僅是地緣政治的鬥爭,更是一場關乎國家命運與生存的文明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