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談判陷僵局?《南華早報》:台四大籌碼用盡 恐面臨25%或更高重稅

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公布各國最新關稅,港媒《南華早報〉認為台灣四大籌碼用盡,包括台積電赴美投資、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國防預算提高到3%、大幅增加對美軍購,如今恐難再有籌碼應對美國。圖為台灣表明擬年購阿拉斯加天然氣600萬噸後,州長登利維(左)訪台並與賴總統會面。圖/取自總統府
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公布各國最新關稅,港媒《南華早報〉認為台灣四大籌碼用盡,包括台積電赴美投資、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國防預算提高到3%、大幅增加對美軍購,如今恐難再有籌碼應對美國。圖為台灣表明擬年購阿拉斯加天然氣600萬噸後,州長登利維(左)訪台並與賴總統會面。圖/取自總統府

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宣布對貿易夥伴祭出嚴厲對等關稅政策,給予90天緩衝期與談判空間,如今期限已到,川普宣布兩波新關稅名單,但不包含台灣,《南華早報》引述專家話說,外界普遍憂心,台灣恐面臨25%甚至更高出口關稅,遠超過原先預估的10%

美國至今公布兩波稅率名單共22國,大多落在25%40%,台灣未列其中。台灣官方稱談判尚在進行,但在野黨與多位產業觀察家擔憂,情況恐更糟。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育敏直言:「如果談得順利,早該聽到好消息了。副閣揆鄭麗君兩週內兩度飛美,至今三波談判似顯示,談判不樂觀。」

四大籌碼已用盡 台灣仍處弱勢

報導指出,台灣政府過去幾年在半導體與國安、能源議題上,已將重要談判籌碼悉數端出,包括台積電承諾在美追加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積極預購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國防預算提高至占GDP 3%,及大幅擴增對美軍購。然而這些大動作,似未能換來期望中的低稅優惠。

「如果最後我們拿到比日本25%還高的稅率,那台灣真像被當奴僕對待」,台灣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家登精密(Gudeng Precision)董事長邱銘乾氣憤地說。事實上,日、韓均為美國親密盟邦、駐有美軍基地,卻在本輪被直接課以25%關稅,而台灣甚至沒有正式邦交,談判籌碼相對薄弱。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去年台美貿易順差高達739億美元,規模驚人,即便如此也不見美方手軟。他感嘆:「連越南都因同意對美商品零關稅,換到20%關稅待遇,我們恐怕頂多只能期待相同條件。」

台灣內部政治壓力升高 食品與汽車進口成爭議

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過去樂觀預期僅面臨10%關稅。行政院長卓榮泰4月時更曾以「史上最佳台美關係」自信表示。然隨著談判進展,部分專家指出卡關關鍵恐與台灣對美豬、美牛非關稅壁壘,以及不願調降汽車進口關稅有關。

曾任行政院副院長的施俊吉分析,雖然這些措施保護了國內食品安全與產業利益,卻可能導致台灣必須付出高額出口稅代價。他坦言,「這樣的政策在內政上討好民意,但在國際談判桌上卻付出更高代價。」

8成出口恐遭232國安稅鎖定

更令人憂心的是,美方未來可能再動用《232條款》以國安為由徵稅,台灣約8成出口品項,涵蓋半導體、伺服器等,都屬國安敏感領域。台灣國際戰略研究學會執行長羅致遠指出:「這會是另一個潛在戰場。」

報導也引述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李桐豪也警告,除非台灣同意對美零關稅,否則至少20%以上稅率是高度可能,「美國甚至可能要求全面開放農業、汽車、醫療市場,這對賴政府來說,是極其棘手的政治難題。」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