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灣生在台灣?黃埔後人丘智賢:別再製造想像中的敵人

台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指出 ,台灣光復後遣返日僑日俘是中美聯合作業,不可能有大批日本人留在台灣。圖/丘智賢提供
台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指出 ,台灣光復後遣返日僑日俘是中美聯合作業,不可能有大批日本人留在台灣。圖/丘智賢提供

看到梅花新聞網8日發的新聞「10個台灣人就有1個日本後裔?一篇假網文在大陸廣泛流傳 破壞台灣人形象」後,台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表示,民國35年4月前,國民政府從台灣共遣返16萬5千餘名日軍戰俘,以及29萬2千餘名日僑,因日據時期台灣戶口管制已臻嚴密,不可能發生大量遺留漏計情況。

2017年3月5日,台灣某報刊出高雄市自由作家黎建南的文章《和魂台魄,灣生人的忍道》稱,台灣光復後,仍有30萬灣生滯留台灣;當時,丘智賢就曾投書反駁稱,這項說法近年來在兩岸流傳甚廣,但根據檔案判斷,所謂「30萬人」恐怕是想像而出。

2015年上映的《灣生回家》電影海報。圖/取自網路

2015年上映的《灣生回家》電影海報。圖/取自網路

丘智賢熱心推動兩岸黃埔後人聯誼,同時對國軍戰史有深入研究;他表示,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後,首要工作就是遣返大批日俘日僑,台灣被日本殖民50年,情形更為特殊,當時國軍甚至已經做好登陸作戰準備,計畫以一個團開設灘頭陣地,循次向台灣內陸推進,並以青年軍一個軍作為預備隊;所幸,接收作業十分順利,日方除少數人違紀外,大多能保持軍紀配合國軍的接收作業。

而台灣日俘日僑的遣返,當時是由中美兩國共同進行,為掌握日僑情況,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訓令日本的台灣總督府進行調查,當時統計日僑計有32萬餘名,同時調查留台意願,由於不少日僑在台灣已有產業,竟有14餘萬人表示希望能繼續留在台灣。

因台灣當時飽受戰火摧殘,國民政府對於是否准許日人留住或由政府留用,歷經多次討論,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將軍建議,為了安定台灣情勢,日俘日僑應該迅速遣送,經議定,台灣留用日籍人員及其眷屬最多不超過2萬8千人。

於是,民國35年4月前,國民政府從台灣共遣返16萬5千餘名日軍戰俘,以及29萬2千餘名日僑,因日據時期台灣戶口管制已臻嚴密,不可能發生大量遺留漏計情況。

丘智賢指出,二二八事件爆發,少數日人被懷疑與事件有關,待情勢穩定後,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報請中央將大部分留用日人再行遣返,因此,至民國36年4月底後,只有700餘名日人及其眷屬續留台灣,當時並發給身分證件做為管制。

丘智賢指出,台灣光復後,屢有傳言日軍大量藏匿潛伏,但國民政府多次搜索,除了零星人員及少數武器外,並未有其他發現;且遣返日俘日僑屬於中美盟國聯合作業,並有縝密的調查、集中、宣傳、檢查等程序,不應以訛傳訛。

丘智賢指出,近年來大量「日人潛伏在台灣」的流言甚囂塵上,主要是因為兩岸關係緊張,如果某些人真是日本後裔,無疑坐實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猜測,甚至成為大陸鷹派武統的一種藉口;另一方面,日本殖民後期高壓推動的皇民化運動造成的負面影響遠在「血統論」之上,更是值得注意警惕。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