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訂7月9日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最後期限,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又改到8月1日,《華盛頓郵報》指出,此一舉動再度作實,金融界給他的「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是退縮)的說法。
川普在4月暫停執行所謂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關稅,當時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承諾要在90天內完成90項協議。然而,期限9日屆滿時,白宮僅完成兩項分別是與越南及英國達成的協議,距離目標仍有88項的差距。
即使是到8月1日,市場對川普是否真能如願實施全球性關稅仍持懷疑態度。根據創造TACO一詞的《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阿姆斯特朗(Robert Armstrong)的說法,川普經常言語強硬,最終卻選擇讓步。川普本人對此頗為不悅,並在內閣會議中聲稱他沒有改變決定,只是進行「澄清」,8月1日時間一到「他們就得付錢」。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若全面上路,將對數十國商品徵收重稅,經濟學家警告可能引發全球衰退。延後實施消息一度提振股市,但川普隨後堅稱不再延後,導致美股回落。
根據福斯新聞(Fox News)所做的一份民調,57%的美國人認為關稅會損害經濟,遠高於認為關稅有助於經濟的美國人兩倍。通貨膨脹是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8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極度或非常擔心物價上漲。
除經濟層面,川普還將關稅作為外交工具。9日,他致函巴西總統,宣布對其商品課徵50%關稅,理由包括該國對社群平台進行審查、以及起訴前總統波索納羅(Jair Bolsonaro),川普譴責這次起訴是「國際恥辱」。
儘管白宮聲稱延後有助爭取更有利的貿易條件,但迄今成效有限。川普甚至表示,傾向透過信件而非協議與各國溝通。本週他已致函至少22國,表明將徵收更高關稅,但同時也開放重新談判空間。
川普並稱將致函歐盟,他批評歐盟對蘋果與谷歌等美國企業的重罰「不公平」。
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表示,許多國家仍希望保住美國市場准入,「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掌握談判主導權。」
不僅談判阻力依舊,關稅政策也遭遇國內法律挑戰。聯邦法官5月裁定川普越權徵稅,但上訴法院6月允許政府暫時執行,並預計7月31日聽取口頭辯論。
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寇克-漢彌頓(Pamela Coke-Hamilton)批評,美方延後期限反而「加劇不確定性,對長期投資與商業契約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