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談判進展不樂觀!」川普高額關稅箭在弦上 學者示警:這產業恐遭重擊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日前宣告川普政府將於7月9日後,針對尚未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發出新一輪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通知,預計最快8月1日生效。圖/取自白宮網頁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日前宣告川普政府將於7月9日後,針對尚未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發出新一輪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通知,預計最快8月1日生效。圖/取自白宮網頁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先前宣布川普政府將於7月9日後,針對尚未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發出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通知,預計最快8月1日生效,但美方保留3週談判緩衝期的協議空間。對此,旅美學者、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今(7)日發文警示,台美談判情況不樂觀且進展落後,恐將落入與越南相同的15%至20%關稅區間,對出口導向型產業勢必造成實質衝擊。

翁履中今日稍早以「談判倒數,美國關稅風暴將至,台灣準備面對衝擊!」為題,在臉書發文提出警語。他表示,目前美國已與英國(10%)、中國大陸(降稅停火)、越南(20%)初步達成框架協議,與歐盟、日本、韓國、印度、泰國等國的協商則在加緊進行。這波談判涵蓋全球18個主要貿易夥伴,是川普新任期「經濟民族主義」的開場重擊。

翁履中指出,台灣方面,進度相對落後,美方目前僅進行過兩輪談判。現在被財長貝森特公開點名,指出台灣與歐盟需要配合,恐怕代表台灣被設定的稅率將落在與越南相近的15%至20%之間。若最終結果為20%,恐對出口導向型產業造成實質衝擊。

翁履中認為,這場川普主導的關稅談判,是一場由美國保守派規劃多年對地緣經濟的重新洗牌,而台灣不能只是單純被動承受,更必須積極佈局,化危機為轉機。他提醒,美國這次全球關稅戰的策略一直都是「先下手為強,逼你讓利,給出談判籌碼」。對任何國家來說,都不是友善的起手式,但如果面對現實,也可以解讀為考驗各國應變能力的機會。

翁履中推估,台灣最可能面臨的關稅落點是10%至20%之間。為何這個範圍最有可能?又為何10%以下幾乎不可能,甚至20%以上也不能完全排除?有5大主要理由:首先是談判節奏與優先順序:台灣一直都不是川普團隊談判中的重點國家。其次稅率推論的比較基準:台灣會被比照越南而非英國。第三為美國是否認為台灣是中國大陸轉運站的疑慮:台灣的最大風險變因。第四是談判籌碼減弱:台灣剩下的交換空間有限。最後則是關稅工具作為戰略槓桿:川普或反向操作以推進台灣去中化。

翁履中綜合判斷,美方若真準備給台灣10%以下的基礎關稅,協議早就達成。目前台灣持續延宕、貝森特點名及談判進度落後的徵兆,皆顯示談判情況不樂觀。考量國際定位、經濟利益、美方戰略需求與談判籌碼等因素,台灣落在16%至20%關稅區間是最高機率的推論。若能談至16%,已屬極限最優結果;若無法爭取政治加分,則20%以下恐怕都不容易保住。

翁履中說,從貝森特的說法中可以看出這個挑戰之中也有轉機。他呼籲面對川普的「極限施壓」,不只是台灣,全球都在備戰。川普設下的關稅倒數,不一定是災難倒數,若台灣能團結理性、前瞻佈局,這次全球供應鏈重整,或許正是我們躍升的契機,「台灣有實力,也不是沒有機會,但是真的需要開始行動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