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聲/台大工商管理所兼任教授
賴清德總統在「團結國家十講」抛出的『雜質』說,引發全台熱議。國家領導人應把『提升人民社會福祉』視為主要使命,抛棄『選舉』狀態的零合心態,才是國家之福。
『改變、創新』真的可以很簡單,把外向的眼光轉向內、覺察個人的既有的『僵固』認知、價值觀與作為! 做為領導人,不論政府、社會或企業都應深切反思。
『學習』、『成長』或『改變』,每個人都會說,也是跟別人的高頻詞!然而,多數人的習慣性作為卻很少改變!即使個人不斷宣稱與時俱進、終身學習!
突破『邊界』、『改變或制訂』創新的遊戲規則是當前時代重要的活存法則!這需要高度的勇氣!加上前瞻時代的發展趨勢,明確人本價值觀及個人使命感!企業領導、管理層都知道要與時俱進,強調創新,但如果自問:過去一年裡,自己領導的部門有哪些創新改變?或過去一個月裡,個人有哪些成長與變化?是否能把這些學習或改變明確地寫下來?『日復一日』的生活或工作,似乎是絕大多數人的寫照!
每次詢問企業領導者所得的回覆是:『很忙』!好像是制式的標準答案!一方面替他們高興,事業如此充實!一方面,也反思隨著企業發展壯大,他們的工作內容是否改變?是否提升?隨著企業發展所遭遇問題越來越複雜,自己的工作方式及本事是否提升?還是重複著既有成功的模式?
領導人的自律與自我要求是評價領導人素質的基本要素!領導人若缺乏『自律』,又缺乏『反思、自我檢討』,不會『複盤自己』,碰到問題時都在檢討別人!轉嫁問題給別人!忘卻了自己在職務上該承擔的責任!這似乎是台灣社會枱面上官員的常態!忘記要刮別人鬍子,先刮刮自己鬍子!
『自我成長』需要深度思考別人的回饋!作為躬身反省!這是來自個人與自我的深度對話,這時個人不是向外尋求改變!改變的目標是『自己』!覺察自己認知世界的方式、對事物的反應、自己看待問題、事件的方式與態度、個人的工作生活目標與生命的意義,覺察自己對事件、問題的看法與反應為什麼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或堅持?檢視自己到底相信什麼?堅持什麼?
領導人聽到別人事物、問題的看法與自己不同時,為什麼會產生爭辯、推責!『自以為』自己的經驗或想法是真實的!卻沒想到別人的意見或想法,也有其真實的體驗部分!這是檢視自己的價值觀與信念!
從小學課本裡,我們就學到:『瞎子摸象』!我們覺得很可笑!然而,世界、宇宙的浩瀚,每個人的生活及閱讀都是極端有限的!即使你認為自己閱讀很多!仍是無限世界裡的一個微小集合!即使研究所畢業、博士,窮盡每個人的一生,所學、所知仍是相當有限的!每個人看世界不就是『瞎子摸象』嗎?認知到自己的『渺小』,學習『謙卑』,透過與人的交流,目的就是能夠吸收別人的生命體驗與經驗知識。
讓我們在每天生活的當下都能持續學習、發現世界的多元與美妙!這種認知與心態更是作為領導人的基本素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