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今(26)日引述中國軍事雜誌《艦船知識》指出,推算能發揮最大犯台成效的時機,是「夏季颱風來臨前的上班日下午」,因為,北京可透過精準打擊台灣30至40個「超級關鍵」的基礎設施節點,引發電力、水源、交通與網路系統連鎖崩潰,以癱瘓全島達到不戰而勝的目標。陸媒點出台灣電網的脆弱性,使人不禁想起1999年「兩國論」提出後不久,全台發生嘉義以北大規模停電事件,凸顯輸電樞紐在面對突發狀況時的高風險與戰略敏感性。
《艦船知識》5月號一篇文章指出,中國可透過精確打擊台灣30至40個「超級關鍵」的基礎設施節點,造成電力、水源、交通與網路等系統的連鎖崩潰,快速癱瘓全島,達成「不戰而勝」的戰略目標;並指出,台灣是一個高度依賴進口能源與物資的島嶼,且經常面臨地震與颱風等天然災害威脅,具備高度互聯但脆弱的基礎設施網絡,因此成為「完美目標」。
文章提到,台灣電力系統是整體基礎設施的核心,其中78%電力來自熱力發電,核能占11%,燃料有高達98%仰賴進口。台灣的關鍵基礎設施節點包括15處電力設施與10個通訊站,其餘則為交通與供水系統,其中60%集中於台灣北部,對戰略打擊而言具有地理與效益優勢。
文章續指,若模擬對3座主要變電站同時發動攻擊,有99.7%的機率將導致北台灣全面停電。若攻擊時間抓得恰當,其他系統的崩潰速度可能加快40%。屆時恐造成電力與供水中斷數日、交通停擺、通訊與網路癱瘓、醫療服務延遲與糧食短缺等社會性全面癱瘓。
然而,面對台灣電網的脆弱性,讓人想起1999年兩國論後的全台大停電。1999年7月9日,時任總統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提出「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當時記者詢問:在「宣佈台灣獨立」與「一國兩制」之間,是否有折衷方案?李登輝回應:「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1991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佈台灣獨立的必要。」後被稱為「兩國論」。
隨後,7月29日深夜11時31分開始,3分鐘內,台電的供電系統中有153個發電廠、變電所的電源開關跳脫,嘉義以北所有電廠全部跳機,造成台灣近50年以來最嚴重的停電事件。當時無預警的全台大停電,造成謠言滿天飛,包含駭客入侵、核電廠爆炸、中共蓄意破壞、Y2K惹的禍,在原因未查明前,社會陷入高度恐慌與猜疑,被稱為台灣「最黑暗的一夜」。而造成全台大停電的原因,是台南左鎮附近一座輸電鐵塔因土質鬆軟而倒塌,引起輸電系統中斷,南電無法北送所致。
此外,上述作者也指出,發動攻台的最佳時間是「夏季颱風來臨前的上班日下午」,特別是在氣象警報發布與颱風登陸之間的時間窗口。可能採取的攻擊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以精準導引武器打擊實體設施、進行網路攻擊癱瘓控制系統,以及使用電磁脈衝(EMP)武器干擾電子設備;甚至可透過特種作戰部隊實施定點破壞,製造「偽裝成自然災害」的攻擊,例如人為引發山崩以摧毀重要電力線路。
不過,《南華早報》提到,目前該篇文章尚不清楚是否代表北京的官方立場,但類似戰術已在解放軍4月演習中有所呈現,當時解放軍在接近台灣的大規模演訓中,模擬打擊一座類似台灣最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