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軍售時有延遲交付問題,而海軍向美方採購的500枚人攜式刺針飛彈歷經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爆發,多年仍未交付,據國軍提交的預算解凍報告書,預計今年能全數完成交裝。美國聯邦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的民主黨首席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近日也提出,一場台海戰爭就可能讓全球GDP蒸發10兆美元(約新台幣299兆元),呼籲美國應加速對軍軍售,包括用於不對稱作戰的反艦飛彈、無人機等裝備。
美國應交付的500枚人攜式刺針飛彈遲交多年,海軍2021年起便向美方提出11次稽催,還正式向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提送2次抗議信函,並要求撤換專案經理,立院今天(26日)審議國防部預算解凍案,據軍方提交的預算解凍報告書內容,「遊龍專案」計畫於2017至2025年由海軍建置,併同陸軍需求,共編列新台幣133億7523萬元向美方購入發射器178套、飛彈500枚,預計今年能全數完成交裝。
關於FIM-92刺針飛彈性能,採紅外線導引,人員易於攜行,最大射程可達4000公尺、射高3800公尺、最大速度2.2馬赫;美方過去拒絕出售政府單兵攜行式肩射刺針飛彈,直到美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卸任前才解禁,不過仍有不少限制,馬政府執政時期,曾討論在太平島上部署刺針防空飛彈,不過美方擔憂南海局勢升溫而反對,美國在台協會(AIT)每年也會派人定期查驗軍方庫存。
陸軍指出,關於台美軍購案進展,都會持續透過對美專案管理及研討會議機制,掌握美方知會國會進度、發價書修訂、計劃執行及裝備產製進度,以確保如期、如質獲裝。
美對台軍售常傳出「付了錢卻沒貨」的窘況,國防部2019年曾以逾2472億元向美國採購66架「F-16C/D Block 70 戰機」,原定2023年就應該交機,不過因疫情等原因影響產能,交貨時間不斷往後延,首架今年3月才出廠,預計2026年底前才會全數飛返台灣交運。
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22日投書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他指出,台美具密切戰略夥伴關係,不過此夥伴關係受中共威脅,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已要求共軍2027年前做好侵台準備,不僅中共軍機頻擾台,還曾模擬封鎖台灣選舉及飛彈攻擊的演習。克利什納穆希警告,一旦發生台海戰爭,全球GDP可能將損失10兆美元(約新台幣299兆元),屆時美國經濟更會陷入嚴重衰退。
克利什納穆希上周提出「對台六項保證法案」,要求將相關保證入法,以便支持台海和平穩定,他也呼籲,美國應加速對台軍售,特別是反艦飛彈、無人機等不對稱作戰武器,同時要重視台灣的糧食及能源儲備狀況,加強雙邊軍事與救災訓練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