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市櫃公司協會5月8日至16日針對會員進行的調查,84.4%受訪者預期川普加關稅會對台灣經濟及全球經濟產生不利影響;還有81%受訪企業不看好美國能與全球達成關稅協議。
中國的失敗是不是台灣的快樂?負責上述調查的華信統領企管總經理袁明仁指出,川普1.0的時代,是的,因為當時大批大陸台商回流台灣或是布局東南亞,享受了一波中美貿易戰轉單的紅利;但是4月2日,再次上台的川普宣布對全球加關稅,不但中國大陸被加徵最高關稅,台灣及東南亞國家也被加徵高關稅,台商就高興不起來。
雖然,有81%受訪企業不看好美國能與全球協成關稅協議,但預期美國與中國談判在今年第3至第4季達成協議的上市櫃企業卻高達61.7%,還有68%受訪企業預期美國與台灣談判可望在今年第3至第4季達成協議;但有40%的上市櫃企業認為,台灣最終關稅稅率可能落在15%~20%,而且,有將近6成(59.1%)認為此一關稅稅率對企業影響很大。
除了關稅,匯率也是上市櫃公司關心的問題,有72%受訪企業認為,對台灣影響最大的政策是美方要求新台幣匯率升值(72%),而且,有97.8%受訪企業認為,美國可能要求台灣要將台幣升值;有近6成企業,認為一年內新台幣會升值到28~30元。
對於美國關稅戰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走向,台灣上市櫃企業有以下的判斷:
1. 川普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機會不大。有4成多(41.2%)認為,川普無法透過關稅政策來達成「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2. 投資美國必要卻不看好。受訪企業對投資美國成功機率,不看好的近四成,占大多數;未在美國投資者,看法較兩極,看好的受訪者約占1/6,不看好的受訪者約1/5;若在美國投資要成功,企業希望美國政府應協助解決勞工、技術人才提供、工會互動調適,以及租稅減免、成本降低與相關法規管制等影響投資的關鍵問題。
3. 供應鏈去中化及美中脫鉤風險。受訪企業近4成認為,進一步脫鉤的可能性非常高(36.2%),也有近4成的受訪企業認為是否脫鉤很難講;但可以預見涉及國家安全、供應鏈安全、AI、半導體、資料中心、AI模型、無人機、人形機器人、晶片、PCB等產業及產品,勢必一定會脫鉤;因此,針對上述產業,企業必須做好紅色供應鏈、美國供應鏈及非中美供應鏈的三種供應鏈投資佈局,以避免顧此失彼,無法通吃全球市場。
4. 創新與轉型機會。關稅壓力推動企業開拓多元市場,調整生產基地及增加自動化(AI、機器人),這些舉措可能對企業帶來長期效益,企業應掌握危機中的轉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