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鈞專欄】面對美舉白旗 賴政府犧牲台灣汽車產業與8萬就業人口

若對小客車關稅讓步將衝擊台灣汽車產業,造成8萬人失業。圖/取自裕隆汽車公司官網
若對小客車關稅讓步將衝擊台灣汽車產業,造成8萬人失業。圖/取自裕隆汽車公司官網

張凱鈞/民眾黨中央委員

近期賴政府在美國壓力下即有可能將小客車進口關稅降至零,此一決策引發台灣民眾的質疑與憂慮。此舉不僅造成國家每年高達600億元的稅收損失,更直接威脅台灣汽車產業鏈中逾八萬名從業人員的就業機會。此政策顯示出賴政府在國際壓力下缺乏捍衛本土產業的決心,更凸顯其施政優先順序的嚴重失調。

賴政府面對美國壓力時表現出明顯的軟弱姿態。在國際關係中,雖然台美關係重要,但政府有責任在協商過程中為國家爭取最大利益,而非一味屈服於外部要求。如此急切地同意關稅歸零的作法,不僅未見任何緩衝機制或階段性調整方案,更顯示出政府對外交涉時缺乏策略性思考與談判技巧。

而且關稅政策的驟然改變將對台灣汽車相關產業造成嚴重衝擊。當進口車關稅降至零,國內車廠將面臨更嚴峻的價格競爭壓力,連帶影響上下游供應鏈企業。根據產業專家評估,這可能導致大規模的產業調整,進而衍生失業潮。在全球經濟前景不明的當下,政府竟然推動可能加劇就業不安的政策,實屬不智。

更令人質疑的即是,當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公開質疑相關數據時,行政院長卓榮泰與經濟部長郭智輝不但否認問題存在,更將這些數據斥為不實資訊。然而諷刺的是,這些數據竟來自經濟部自身的精算報告。政府高層如此矛盾的表態,不但損害公信力,更凸顯決策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嚴重問題。

賴政府的施政作為就是對上在野黨就閃躲推諉責任、對上美國就卑躬屈膝的奉承態度,終將無法贏得台灣民眾的信任,更無法有效捍衛我國國家產業利益。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當在維護國際關係的同時,優先考量國內產業發展與民眾就業權益,而非犧牲國內的大眾利益取悅外國勢力。

若賴政府繼續這種施政方向,恐怕不僅是汽車產業面臨危機,更可能引發連鎖效應,動搖台灣其他產業的發展根基。面對全球化競爭與國際壓力,我們需要的是有勇氣、有策略、真正為人民著想的政府,而非一遇挑戰就舉白旗投降的懦弱領導。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