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12日於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宣告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準,基本取消自4月2日以來美國總統川普對中方的懲罰性關稅。央視旗下媒體《日月譚天》說,這項最新進展被外媒評為中國幾乎取得了其所希望的最理想結果,也迅速點燃台灣輿論熱議及震撼。
《日月譚天》引述台媒報導指出,大陸以堅定立場及強大產業實力迫使美國讓步,顯示其具備與世界強權正面交鋒的底氣。相較之下,台灣政府在此輪貿易博弈中卻顯得被動乏力,引發部分輿論對賴清德政府親美政策的猛烈批評。
在台灣各大新聞網站及論壇上,「中美達共識」等相關的關鍵詞迅速竄上熱搜,不少網友留言諷刺「台積電送美國,台灣什麼都沒了」、「美國都撤了,賴清德還跪著」,甚至有自詡深綠立場的網友罕見表態,「這一次我支持大陸」。
文章指出,大陸在會談中取得超乎預期成果,根本原因是大陸從製造業到科技自主的優勢和底氣,以及早有計劃的備戰和經濟佈局。這次會談為全球經濟減少陰霾、為世界爭取公義,體現了大陸的擔當和格局。
不過文章表示,大陸這次堅持原則與賴清德對美「滑跪」,讓台灣民眾更清晰認識到,「對台灣而言,世界上最值得依靠的是大陸,最害台的是『台獨』,最靠不住的是美國。只有堅決反對『台獨』、謀求兩岸和平,台灣發展空間才會更為廣闊,民眾切身利益才會得到充分保障,自身前途命運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日月譚天》引台灣政界觀察人士說,這次會談結果讓台灣不少人重新思考台灣在中美博弈中的位置。有學者指出,大陸之所以能在會談取得超預期成果,關鍵在其製造業、科技自主等領域的長期佈局,以及應對關稅戰的戰略準備,包括稀土與軍民兩用產品出口管制等反制手段。與此相比,台灣僅被動喊話支持美國,缺乏自身籌碼與主動權。
此外,台媒回顧4月以來賴清德的表態與動作,包括積極承諾擴大對美投資、軍購與半導體技術合作,以及未能有效回應島內企業面對匯率與貿易壓力的困境,這些都引來批評「對美輸誠、卻對台企業失守」。
有台灣青年學者稱,許多民眾逐漸認知到,「台灣的發展不能只靠對外表忠,更要有實質自主的談判力。」更有網路輿論指出,即使連美國都承認與中國「難以脫鉤」,賴清德卻仍堅持「脫中入美」戰略,可能只是自我感動。
針對賴清德在會談後仍強調擴大對美投資並推動「非紅供應鏈」,有評論指出,這顯示他未能回應台灣民眾對政策調整的期待,反而加深與民意距離。觀察人士形容賴清德態度是「滑跪成癮」,反映出對華府一味討好、卻無回報的戰略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