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乾旱影響產量 中國大量採購加拿大和澳洲小麥

大陸河南的小麥近日正在收成。圖/取自《百度》
大陸河南的小麥近日正在收成。圖/取自《百度》

中國河南省上月(4月)發布風險預警,指出炎熱乾旱的天氣對該省田地中小麥生長構成威脅。由於河南是小麥主要產區,約占全國產量三分之一,當地高溫與缺水狀況可能導致部分地區小麥產量下降10%至15%。

路透報導,根據貿易商消息,大陸近期從澳洲與加拿大購入40萬至50萬噸小麥,以應對國內農業核心地帶因高溫乾旱威脅小麥收成的危機。作為全球最大小麥生產國,中國在國內供應不足時,仍需向國外會進口大量穀物以滿足需求。

據澳洲兩家主要貿易公司消息,中國買家已購入四至五批每批5.5萬噸的澳洲小麥,預計於7月或8月交貨,另從加拿大購入約20萬噸小麥,均為製粉品質。這是中國自去年以來首次從澳洲採購小麥。負責處理大部分小麥進口的中國國企中糧集團(COFCO),尚未回應置評請求。

中國近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大小麥進口國之一,2024年進口約1100萬噸小麥,價值35億美元,澳洲與加拿大通常是其主要供應國。然而,去年中國小麥與玉米豐收後,進口量顯著減少。根據貿易數據監測機構(Trade Data Monitor)的中國海關數據,截至3月31日的7個月內,中國小麥進口量不到100萬噸,且早前曾延遲或重新安排澳洲小麥的運輸。

一位貿易商透露,其公司已將中國2025年小麥產量預測下調約500萬噸,但由於中國擁有大量小麥庫存,後續是否增加採購仍無定論。澳洲珀斯(Perth)農作物預測分析師貝克(Rod Baker)表示:「本作物年度,中國飼料穀物自給率高,庫存充足」,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也抑制了對穀物的需求。

在加拿大穀物產業重鎮溫尼伯(Winnipeg),關於加拿大小麥銷往中國的消息已在農業圈內流傳,但具體交易細節尚未明朗。一位貿易商指出,由於中美貿易戰及關稅限制,中國買家避免購買美國小麥,儘管美國過去是中國小麥的主要出口地。中國進口量下降也導致國際小麥價格低迷,芝加哥基準期貨價格仍接近去年7月觸及的4年低點。貿易商認為,中國即將迎來2025/26作物季,國內收成風險與具吸引力的國際價格可能促使中國進口商重返市場。

此外,中國進口商還採購了大量大麥。貿易商透露,中國購入約36萬噸法國或烏克蘭新收成的大麥,預計7月或8月交貨,部分人士估計總量可能高達100萬噸。德國一位貿易商表示:「過去一年,中國小麥與大麥進口活動非常低調,這是數月來首次見到的大規模交易」。飼料大麥的交易價格約為每噸250至254美元(到岸價,約台幣7570至7691元),來源包括烏克蘭或法國。

根據彭博報導,中國農業農村部已成立專案小組,評估高溫乾旱對小麥產量的具體影響,特別針對河南、山東等主要產區。初步估計,部分地區小麥產量可能減少10%至15%。為穩定國內糧食供應,中國可能在未來數月增加進口採購,澳洲與加拿大預計將持續受益。

國際穀物委員會(IGC)最新報告指出,中國2025年小麥進口量可能從去年的低點反彈,預估達1200萬噸,推動全球穀物價格小幅上揚。同時,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使中國轉向非美供應國,加拿大農業部表示已準備好滿足中國需求,而澳洲貿易商則積極與中糧集團協商後續訂單。專家警告,氣候變遷加劇可能進一步推高糧食進口依賴,中國的採購動向將持續影響全球市場。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