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昨天我的文章提到補習班產業興盛的問題,我們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因為很多需要進補習班的孩子是在不健康的環境中成長的。他們放學以後往往不能回家吃飯,就在外面胡亂吃晚餐,然後趕去補習班。補習班下課回家後還要趕學校的作業,這絕對影響孩子的健康。很多人在我的臉書上留言,都提到一個問題,家長很重視孩子有沒有考到前幾名。我們應該知道,孩子在學習的能力上是有差別的,有的孩子可以很快就懂得老師在說什麽,但有些孩子最多只能懂得課本上所傳授的基本知識。以數學來說,實在無法應付那些刁鑽的難題。
但是我們的教育制度不是因材施教的,全班所有的學生用同一份考卷,因此很多學生考不及格。對他們來說,受教育是相當不快樂的事。對家長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進補習班。其實對這些孩子來說,進補習班也沒什麽用的。
家長該關心的不是孩子有沒有考到前幾名,而是應該關心孩子有沒有學習到最基本的學問。以數學來說,小學生有沒有學會除法、分數及小數點的運算,國一生一定要學會正負數、一元一次方程式最基本的題目,到了國二,至少要學會最基本的因式分解。根據我的經驗,我在做研究的時候會用到數學,但是很少需要解非常刁鑽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孩子如果已經學會了教科書上基本的例題和習題就夠了。也許這個孩子只懂得這些,但我可以保證他將來在社會上可以立足。
問題是,一般家長無法知道孩子有沒有學會這些基本的學問。教育部可是有絕對的責任使得我國絕大多數的孩子能夠學會每一個科目中最基本的學問,因此我認為小學和國中的考試應該分兩級,基本級和進階級。所有的學生都應該通過基本級,但是進階級可考可不考。教育部應該責成全國老師將學生教好,使他們都有最基本的學問。這樣做,很多學生至少通過了基本級的考試,對自己有較高的信心。有些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並不是最聰明的,也就不會再壓迫孩子去上補習班。弱勢家庭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能力,也不會對他們的前途感到憂心,而且知道雖然無力讓孩子進補習班,但他們總可以在社會上生存了。
目前的狀況是,家長並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學會基本知識沒有,但又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名列前茅。這實在是相當畸形的。有很多學生浪費很多時間在補習班,學會了很多應付考試的技巧,事實上並沒有學會最基本的知識。有好幾位教授和我談到這一點,他們發現很多工學院學生居然沒有一些數學上的基本知識,比方說,不會證明相當簡單的數學式子。這是教育部應該注意的問題。
很多偏鄉孩子卻又因為無錢進補習班,校內考試因此考不好,沮喪的結果是,索性放棄學習。其實他們是有能力學會最基本的知識,而且有些孩子可能已經學會了,但是考試卻是不及格的。
我很誠懇地希望教育部知道,我們應該訂定一個目標,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有基本的知識。我相信這可以提高我國的競爭力,也可以使很多學生不必進補習班。
※本文轉載李家同教授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