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紹成專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省思     

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象徵對納粹、軍國主義與極權體制的勝利,也是一場對人類自由、和平與尊嚴價值的集體維護與回顧。歐洲各國近日都舉辦相關紀念活動,如圖本月5日,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前排右2站立者)參加閱兵儀式。圖/取自新華社
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象徵對納粹、軍國主義與極權體制的勝利,也是一場對人類自由、和平與尊嚴價值的集體維護與回顧。歐洲各國近日都舉辦相關紀念活動,如圖本月5日,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前排右2站立者)參加閱兵儀式。圖/取自新華社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今(2025)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乃全球性的重要歷史節點,象徵著對納粹主義、軍國主義與極權體制的勝利,也是一場對人類自由、和平與尊嚴價值的集體維護與回顧。在當前國際局勢動盪、專制與民族主義思潮再起的情況下,這個紀念更具深層政治與歷史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1945)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與規模最大的戰爭,歐戰再加上亞洲部分,總共超過7千萬人死亡。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美、英、蘇、中等)聯手對抗納粹德國、日本軍國主義與義大利法西斯政權。1945年四月30日希特勒自殺,五月八日德國投降,歐洲戰爭正式結束。同年九月三日,日本也與盟軍簽下投降書,標誌著極權與侵略主義的重大挫敗,並促成聯合國與現代國際秩序的建立。

近日許多歐洲國家都在舉辦官方慶祝儀式、學術研討會、電影展與紀念遊行等活動。聯合國與二戰聯盟國的後繼國家也強調反極權、反仇恨、維護和平的普世價值,並對俄烏戰爭提出相當的警示。

但是台灣在二戰期間為日本殖民地,數萬台籍青年被徵召參與日軍作戰,部分投入南洋與中國戰場,卻仍有部分台人加入國民政府部隊抗日。整體觀之,台灣稱不上是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員,但戰後回歸戰勝的中國,與戰後秩序的形成有歷史交集。至今許多家庭仍保有當年徵兵資料與家族記憶,反映戰爭對社會的深刻影響,可見台灣十分特殊的角色。

綜合觀之,尤其當美歐右傾民粹主義回潮、資訊操控成為武器、自由民主再度遭遇挑戰,關注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不只是對過去的緬懷,更是價值的選擇,也是一次對未來的召喚。當下我們紀念的不只是歷史,更是在集體提醒自己:和平與人權從來不是理所當然,必須由世代共同捍衛。

台灣可藉此機會強化對民主、人權與和平的承諾,並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之際,發揮象徵與實質影響力,成為新時代對抗極權威脅的重要聲音。雖然如此,兩岸關係仍需降壓,台灣也必須擔任相當的角色與發揮主要的功能。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