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一月卸任後轉趨低調,甚少在媒體曝光。上周拜登在德拉瓦州威明頓(Wilmington)住家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這是拜登卸任以來首次媒體專訪,罕見地坦率地評論繼任者川普(Donald Trump)上任百日的表現,並表達對大西洋聯盟(Atlantic Alliance)若崩解將改變世界格局的深切憂慮。
My interview with @JoeBiden is now available to download - as a special edition of Political Thinking - on @bbcsounds & will be shown on @bbctwo at 7 p.m. tonight https://t.co/cJeos8BdhV
— Nick Robinson (@bbcnickrobinson) May 7, 2025
此次由羅賓森(Nick Robinson)進行的專訪內容,周三(7日)在《BBC Radio 4's Today》上線公開。訪問中拜登強調,川普的言行已經背離美國的核心價值,直言:「哪位總統會這樣說話?這不是我們的樣子」。拜登對川普的國際政策尤為不滿,特別是川普對盟友的態度。他提及川普2月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橢圓形辦公室的激烈爭執,批評川普的言論「有辱美國尊嚴」。
拜登指出,川普曾公開表示美國應將墨西哥灣視為「美國的灣區」、考慮「收回巴拿馬運河」、甚至將加拿大納為「第51州」,這些言論令他震驚。「這是怎麼回事?」拜登質問,「什麼總統會這樣說話?我們代表的應該是自由、民主和機會,而不是掠奪」。
拜登最擔憂的是大西洋聯盟(Atlantic Alliance)的未來。他在訪問前拿出紀念去年諾曼第登陸80周年的金幣,強調他在該場合發表的演說是他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當時他談到為自由與民主犧牲的價值。他警告,若聯盟崩解,將「改變現代世界的歷史」。拜登認為,美國是唯一有能力團結盟友、領導世界的國家,若放棄這一角色,恐讓中國與俄羅斯趁虛而入。
拜登特別批評川普對北約(NATO)的態度。川普曾抱怨美國被盟友「敲竹槓」,副總統范斯(JD Vance)稱美國在「倒貼」歐洲,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則指歐洲在「搭便車」。拜登重申,北約成員國承諾「以集體力量捍衛每一寸領土」是「神聖義務」,他擔心盟友對美國80年來領導角色的信心正在動搖,「我擔心歐洲會對美國的確定性與全球領導力失去信心」。
談及烏克蘭問題,拜登直指川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態度是「現代版的綏靖政策(appeasement)」,批評川普要求烏克蘭割讓領土以換取和平,這向歐洲其他國家發出危險信號,暗示向俄羅斯妥協的時機已到。拜登強調,普丁視烏克蘭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其野心遠不止於此,「認為普丁會停下來的人是愚蠢的」。
針對外界指責他在烏克蘭戰爭中僅提供有限支持,未能讓烏克蘭徹底擊敗俄羅斯的說法,拜登反駁:「我們給了烏克蘭一切所需的資源以捍衛它的獨立」,強調當時的策略是避免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特別是考慮到普丁可能使用戰術核武的威脅,「這不是什麼遊戲或賭局」。
拜登承認,川普的執政方式與共和黨傳統總統不同,行為更像「不受憲法限制的君主」。然而,他對美國民主的未來表示謹慎樂觀,認為共和黨正在逐漸「覺醒」,意識到川普的本質。他說:「我對美國民主的擔憂比過去少了,因為我相信人民的力量」。
談及去年退出總統競選的決定,拜登坦言這是「艱難的抉擇」,但他不後悔。他表示,當時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已準備充分,競選資金充足,退出時機對選情影響不大,「我們實現了許多沒人認為可能的目標」。
拜登重申,民主是每一代人都必須奮鬥的價值,「過去80年我們做得很好,但我擔心人們正失去對放棄民主後果的理解」。作為二戰期間出生的最後一位在世總統,拜登對美國全球領導力與大西洋聯盟的信念堅定不移,但他也坦承,世界正在偏離他所熟悉的秩序,美國的未來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