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升值勢頭不減,今(5)日兌美元匯率驚見29元,市場多臆測與台美完成首輪關稅磋商有關。臉書粉專「工程師看政治」發文表示,「5月1日的磋商,如果不是沒進度,就是訂下了什麼喪權辱國的條款。」另媒體人陳凝觀也直言,「台美有談判,不等於談得好。外行的不要看到談判消息就High了!」更籲內閣應該改組,「行政院長(卓榮泰)跟副院長(鄭麗君)都不懂財經,不可能可以管控這樣的變局的」。
「工程師看政治」表示,這次台幣爆升的時間點在5月2日,在那之前有什麼可觀察的事件?答案是5月1日,行政院說「台美完成首輪磋商」,事件時間的順序與接近程度,很高機率就透露了台幣爆升的原因在哪裡。
「工程師看政治」抨擊,5月3日行政院的新聞稿除了這個消息以外,還寫了大約160字的場面話,「從表面看,我想所有人都認同它完全沒有內容,但反過來說,這也證明5月1日的磋商,如果不是沒進度,就是訂下了什麼喪權辱國的條款。」匯率攻勢已開,但央行從打房開始,說話就不盡不實,美國或許是沒有要求新台幣升值,但美國卻可能動用政治力不讓我們阻止匯率跳水,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
「工程師看政治」說,台幣升值到29.6,如果持續一年,粗估進口可以節省6000億台幣,我們一年出口外銷訂單約6500億美元,匯率升1%大約會造成訂單損失0.5%,一年下來損失大約也是6000億台幣,兩者打平。
「工程師看政治」指出,但另一邊,保險業會有大約6000到8000億台幣的匯損,衝擊從業人員的薪資與資金池的深度,不利產業發展,台灣又是出口帶動的經濟體,外銷訂單的縮水會直接衝擊半導體的獲利,尤其中小企業獲利可能腰斬;獲利下降又會帶來消費緊縮,最終就會形成「升值→獲利縮水→薪資停滯→消費疲軟→GDP放緩」的狀況。
而新台幣於2日起就一路飆漲,不少人分析與台美談判有關,陳凝觀對此表示,台美有談判,不等於談得好,「外行的不要看到談判消息就High了!這是持久戰。」她指出,亞幣只有台幣2天內飆升7%,出口產業跟金融保險被雙殺,更批評內閣應該要改組,「行政院長跟副院長都不懂財經,是不可能可以管控這樣的變局的」;她也直言,韭菜們下次要買台幣計價的美債ETF或金融產品,要先看懂全球央行與貨幣經貿。
而粉專下方不少網友留言表示,「鄭麗君哲學系出生,不知道國際貿易為何,代表國家出去談判,就像是小白兔去找老虎談判,兔入虎口可想而知!已經無法用笨蛋政府來形容賴清德政府了!真是荒唐至極啊」、「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會在台灣發生嗎」、「滾水燙青蛙,青蛙還說要感謝滾水」、「今年遭受關稅跟匯率雙重打擊,那些外銷的企業真的衰小」。
也有網友認為,「美國逼升外國匯率是之前預料中的手段,現在談判除了沒牌的窮國小國,基本沒啥人對美國有重大讓步。如同各國在等美日談判結果出來一樣,美國也需要一個有錢肯下跪的模範標竿給自己增加籌碼,台灣民進黨政府非常適合這種賣國當托給世界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