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 余紀忠基金會倡「活躍老化」改善老年問題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9日舉行研討會,邀集各界人士討論台灣健保、老年人口等問題。圖/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提供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9日舉行研討會,邀集各界人士討論台灣健保、老年人口等問題。圖/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提供

我國健保今年迎來30周年,如今面臨醫護出走、急診爆滿等困境,而台灣也正式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針對健保及老年人口問題,余紀忠基金會9日將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研討會,希望國內醫療體系能進一步改善,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

基金會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的觀念:就是在民眾老化的過程,能夠「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的品質,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為了健保能邁向永續,如何建立國人面對衰老正確的生命態度,在身體健康時能自主決定自己的醫療方式,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是社會各界努力的方向。

基金會指出,台灣如今每5人就有一位是超過65歲的長者,據統計,台灣不健康餘命長達7至8年,而高齡者一旦因病接受治療,經常變成長期臥病在床,造成個人生活上極大的不便,也成為家庭及醫療體系沉重的負擔。

基金會表示,此問題的解方之一是充分發揮台灣2016年通過的「病人自主權力法」,不過現階段礙於國情及文化因素,國人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的比例不高,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 AD)長者的比例更低,無法達到醫病雙羸的的結果。

此外,衛福部估計,國內65歲以上老人獨居率為9.11%,回推獨居長者約39萬人,但113年內政部統計列冊人數卻僅5.67萬人,落差極大。又內政部統計,全台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排名,六都包辦前六名,總人數占全國老人總數的68.2%。其實,六都之外的獨居老人及偏鄉健康照護問題,更需要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龐大的資源來支應。雖然有許多民間團體已串連在地資源及社群網絡,透過社區居民互助合作,提供長者及其家庭照顧者適切的服務與關懷,但是不足之處仍在所多有。台灣未來如何讓高齡者活得健康、幸福是需要重視的課題。

活動資訊

時間: 114年 5月9日(五) 上午九點半到下午四點半
地點 : 政大公企中心A431階梯型會議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主辦單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活動流程:
上午場(9:30-12:00)

薛琦(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黃煌雄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前監察委員)
題目:健保三十的 回顧與前瞻(暫定)

邱淑媞  (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前國民健康署署長)
題目:從人口紅利到健康紅利—探索健康幸福與銀色經濟協力

李玉春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前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
題目:健保30再出發,建立全民健康的新價值

侯立洋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副局長(邀請中)
題目:推動高齡友善金融,許一個安定自主的老後生活
下午場(14:00-16:30)

陳亮恭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題目:以終為始—建立預防失能失智的社區健康醫療網

曾旭正  (台灣心靈生態村協進會理事長、都市改革組織(OURS)監事)
題目:青銀協力、跨代共創的社區創生營造

王正旭 ( 立法委員、前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
題目:超高齡社會下的健康臺灣—投資健康,啟動跨部會合作

張麗善 (雲林縣縣長)
題目:「偏鄉有愛、醫護無礙」農業型超高齡城市的 健康照護 發展

報名網址 : https://reurl.cc/dQeQ12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