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恢復軍事行動以來,以色列部隊已在加薩開闢出一大片「安全區」,將逾200萬名巴勒斯坦人驅趕到南部及沿海狹小地區。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16日表示,即使達成協議結束戰爭,以軍仍將駐守其在加薩劃設的這些安全區,為以色列社區提供「緩衝保護」。卡茲並指出,自三周前以軍重啟攻勢以來,已有30%的加薩領土落入以軍控制之下。國際醫療組織「無國界醫生」(MSF)則警告,以軍的攻擊已將加薩變成一座巴勒斯坦人及其援助者的萬人塚。
綜合路透、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卡茲在與軍方指揮官會晤後聲明表示,以色列的政策先全力促成人質獲釋,並為日後徹底擊潰哈瑪斯鋪路。聲明中指出:「與以往不同,國防軍不會撤離已清剿並掌控的區域。國防軍將長期駐守在安全區,作為敵人與我方社區之間的緩衝地帶,如同在黎巴嫩與敘利亞的情況一樣。」以軍在其過去一個月行動總結中表示,目前已控制這塊狹小巴勒斯坦領土約30%。
僅在加薩南部,以軍便已攻佔邊境城市拉法(Rafah),並向內推進至所謂「摩拉格走廊」(Morag corridor),這條走廊從加薩東緣延伸至地中海岸,位於拉法與汗尤尼斯(Khan Younis)之間。此外,以軍已掌控中部那札林(Netzarim)一帶的廣大走廊,並在邊界內側數百公尺範圍內建立安全區,包括北部加薩市東側的傑亞區(Shejaia)。
以色列表示,自3月18日以來,其軍隊已擊斃數百名哈瑪斯武裝分子,包括多名高階指揮官。不過,這場軍事行動已引發聯合國與歐洲國家憂慮。根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自以色列重啟軍事行動以來,已有超過40萬名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以軍空襲與砲擊至少造成1630人死亡。
無國界醫生組織表示,加薩已變成一座巴勒斯坦人及其援助者的萬人塚,人道團體難以提供援助。該組織在加薩的緊急協調員巴澤洛勒(Amande Bazerolle)說:「我們正親眼目睹整個加薩人口被摧毀與強迫遷離。」
卡茲表示,以色列自3月初起已阻止救援物資進入加薩,目前正建構基礎設施,日後將允許透過民間公司分發物資,但援助封鎖政策暫不改變。他並稱,以色列將推動一項計劃,允許願意離開加薩的人離境,儘管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國家會接納大批巴勒斯坦人。
卡茲還重申以色列要求哈瑪斯解除武裝的立場,凸顯雙方距離停火協議仍存在重大分歧。埃及斡旋者雖試圖恢復談判,但迄今成效有限。哈瑪斯則一再表明,解除武裝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並堅持永久停火的前提是以軍全面撤出。
哈瑪斯16日發表聲明稱:「任何未能保證戰爭終止、全面撤軍、解除封鎖、並啟動重建的停火協議,都是政治陷阱。」
儘管媒體報導可能達成一項交換59名仍被扣押人質與巴勒斯坦囚犯的協議,但兩名以色列官員本周坦承,談判並無進展。
以色列官員認為加大軍事壓力可迫使哈瑪斯釋放人質,但政府同時也面臨國內示威,要求優先達成協議、讓人質平安歸來。代表多名人質家屬的以色列「人質和失蹤家庭論壇」(Hostages and Missing Families Forum)抨擊卡茲的計劃是「幻想」。「政府曾承諾人質優先,實際上卻選擇先佔領土地。」該組織表示:「現在唯一明確可行的方案,是透過協議一次性釋放全部人質,即使代價是終結戰爭。」
加薩醫療當局16日表示,以軍當天在加薩全境的攻擊造成至少35人喪生。其中一次空襲造成10人死亡,包括知名作家與攝影師哈蘇娜(Fatema Hassouna),她曾記錄此次戰爭。
另一次針對汗尤尼斯一處帳棚營地的空襲則導致至少10人喪生,其餘傷亡來自其他區域的軍事行動。
哈瑪斯主導的加薩衛生部指出,以色列持續暫停燃料、藥品與食物供應,導致僅存的少數醫院難以運作,醫療資源幾近枯竭。該部門表示:「數百名病患與傷者無法獲得必要藥物,邊境封鎖使他們的處境更加艱困。」
無國界醫生組織表示,人道救援「在安全惡化與物資短缺的雙重壓力下幾近癱瘓,人們幾無可獲得醫療的選項」。該組織指出,目前止痛藥、慢性病藥物、抗生素及外科器材的嚴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