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建議台軍費 至少佔GDP3.4%與美看齊 堅守30天待美軍馳援

美國軍事專家建議台灣要打造堅守30天的防禦體系,等待美軍救援。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美國軍事專家建議台灣要打造堅守30天的防禦體系,等待美軍救援。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美國五角大廈中國軍事專家、史丹佛大學研究學者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26日出席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台灣面臨中共直接的武力威脅,應該增加自衛能力,但是台灣經濟可能無法維持GDP10%的國防支出,但至少應與美國一樣占GDP3.4%,並發展能抵擋中國登陸30天的防禦體系,好讓美軍有時間介入。

梅惠琳指出,與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其他盟國不同,台灣的情況具有「戰略上的獨特與急迫性」,因為台灣是目前唯一面臨武力侵略風險的地區。台灣如果期望美國在戰時協助抵抗入侵,冒著與中國爆發大規模戰爭的風險,台灣現在就應該展現更強烈的自我防衛的決心與具體作為。

梅惠琳表示,當前台灣的國防預算「明顯不足」,2025年僅佔GDP的2.45%,還低於美國軍事支出3.4%的比例,但是編到GDP10%,台灣經濟無法負荷也不切實際。梅惠琳認為台灣應至少將國防支出提高至與美國相同的3.4%水準,向美國與國際社會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

梅惠琳表示,台灣增加國防支出,除了軍事層面的意義外,還有政治意涵,台灣如果不展現自我防衛的意志,美國國會與民眾將難以接受為台灣捲入高風險衝突,甚至犧牲美軍性命。

梅惠琳還指出,目前中國大陸正在打造一套「既成事實戰略」,試圖在台海危機爆發時能夠在3至4周內迅速奪取台灣,使美軍來不及介入。她評估,解放軍將在未來3至4年內具備這樣的實戰條件。

梅惠琳建議台灣應建立一套有效延遲解放軍攻勢30天的防禦體系,讓美軍有足夠時間進入戰區支援。她說:「台灣永遠無法單靠自身擊敗中國,唯有美軍介入,台灣才能在戰爭中獲勝。但台灣能否堅持一個月,將成為嚇阻中國動武的關鍵。」

為了達到延長戰爭的目標,梅惠琳建議,台灣應優先採購非對稱戰力,包括反艦飛彈、防空系統、多管火箭(HIMARS)、無人機防禦裝備與後備部隊所需設備。梅惠琳同時批評,台灣過去過度投入傳統大型武器,如潛艦與戰機,無法有效提升防禦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