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川普與澤倫斯基的通話:和平曙光還是權力博弈的煙幕?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3月,國際局勢因俄烏衝突的持續延燒而緊張萬分。然而,一通電話卻彷彿在混亂中點燃了一絲希望。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對話,不僅讓全球目光聚焦,也讓人們開始猜測,這是否意味著和平談判即將迎來轉機。根據川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的貼文,這場通話持續約一小時,並與前一天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對話密切相關,旨在使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需求與要求達成一致。這通電話被外界解讀為談判「步入正軌」的關鍵一步,但背後的意圖與影響卻遠比表面複雜。本文將深入剖析這一事件,結合相關數據與背景,探討其對俄烏戰局、國際格局乃至美國內政的深遠意義。

通話的背景與時機

俄烏戰爭自2022年爆發以來,已進入第三年,雙方損失慘重。根據《ABC新聞》報導,截至2025年3月,俄羅斯與烏克蘭進行了戰爭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戰俘交換,涉及數百名士兵。這顯示戰場上的僵局促使雙方尋求某種形式的緩解。然而,戰爭的代價並未減輕。據《Yahoo新聞》指出,俄羅斯近期對烏克蘭東北部蘇梅州(Sumy)的電力系統發動攻擊,導致至少10萬人陷入停電困境。這不僅加劇了烏克蘭民眾的苦難,也讓國際社會對戰爭長期化的擔憂加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川普與澤倫斯基的通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這通電話的時機也與美國國內政治息息相關。2025年正值川普新任期的初期,他急需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影響力,以兌現競選時「結束戰爭」的承諾。根據《Truth Social》貼文,川普強調通話內容是基於他與普丁的對話,試圖在俄烏之間找到平衡點。這顯示他有意扮演調停者的角色,將美國重新定位為全球和平的推動者。然而,這種高調介入是否真能帶來實質進展,抑或只是政治表演,仍需進一步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川普與澤倫斯基首次通話。早在2019年,兩人的一次電話就曾引發彈劾危機,當時川普被指控施壓澤倫斯基調查政敵。如今,時過境遷,兩人的對話背景已從內政轉向國際,但其敏感性與爭議性依然存在。這次通話能否真正推動和平,還是會成為另一場政治風暴的導火線,令人拭目以待。

通話內容的解讀與影響

川普在《Truth Social》上透露,這場通話持續約一小時,大部分內容圍繞如何使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需求「保持一致」。他同時表示,將由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與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Michael Waltz)提供詳細說明。這顯示通話不僅是高層對話,更可能涉及具體的政策協調。然而,由於官方尚未公布完整細節,外界只能從片段資訊中推測其意圖。

從烏克蘭的角度看,澤倫斯基正面臨內外雙重壓力。戰爭導致經濟崩潰,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4年烏克蘭GDP萎縮了近10%,通膨率則高達20%以上。同時,西方援烏力度有所減弱。《德國之聲》報導,2025年3月19日,歐盟領導人在布魯塞爾峰會上討論對烏克蘭的軍援與財政支持,但各國在資金分配上分歧明顯。對澤倫斯基而言,與川普的對話或許是一次爭取美國更大支持的機會。然而,川普的「美國優先」立場是否會讓烏克蘭失望,仍是一個未知數。

對俄羅斯而言,普丁的態度同樣關鍵。川普聲稱通話基於他與普丁的對話,這顯示俄方可能願意在某種程度上配合談判。但俄羅斯近期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攻擊表明,普丁並未放棄軍事施壓。根據《Yahoo新聞》,蘇梅州電力系統的損壞是俄方「以戰逼談」的策略之一。在此背景下,川普的調停角色能否說服普丁讓步,成為談判成敗的關鍵。

從國際層面看,這通電話讓歐洲盟友感到不安。《GZERO Media》指出,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持一直是戰爭應對的核心,但川普的介入可能削弱歐盟的影響力。一些分析認為,若美國主導談判,歐洲可能被邊緣化,甚至被迫接受不利於烏克蘭的妥協方案。這顯示川普的行動不僅關乎俄烏,也牽動了大西洋兩岸的權力平衡。

和平的可能性與挑戰

川普宣稱談判「步入正軌」,無疑為俄烏戰爭的解決帶來一線曙光。根據《ABC新聞》,戰俘交換的成功顯示雙方在某些領域仍有合作空間。若川普能利用美國的影響力促成停火,甚至達成臨時協議,這將是他外交政策的一大勝利。然而,和平之路充滿挑戰。

首先,俄烏雙方的核心訴求存在根本衝突。俄羅斯要求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及東部四州的主權,而澤倫斯基則堅持領土完整。川普的調停若無法解決這一矛盾,談判可能淪為空話。其次,美國內部的政治分歧也是一大障礙。民主黨人批評川普對俄立場過於軟弱,而共和黨內部也有聲音反對過多介入國際衝突。這種分化可能削弱川普的談判籌碼。

此外,戰爭的經濟後果不容忽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估計,俄烏戰爭已使全球經濟成長率下降0.5個百分點,能源與糧食價格飆升。若談判拖延,這些問題將進一步惡化,對美國及盟友構成壓力。因此,川普必須在短期內拿出成果,才能證明其策略有效。

從歷史經驗看,美國調停國際衝突並非總能成功。例如,川普2018年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會談雖引發關注,但最終未達成實質協議。俄烏問題的複雜性遠超朝核危機,川普能否打破僵局,尚存疑問。

川普與澤倫斯基的通話無疑是2025年初國際舞台上的一場重頭戲。它不僅顯示了美國試圖重塑在俄烏戰爭中的角色,也為和平談判注入了一絲可能性。然而,這通電話的意義遠不止於表面。從戰場僵局到地緣政治博弈,再到美國內政考量,這場對話承載了多重期待與挑戰。川普能否兌現「步入正軌」的承諾,促成俄烏衝突的緩解,甚至改變全球格局,仍需時間檢驗。可以肯定的是,這通電話已讓世界屏息以待,無論結果如何,其影響都將深遠而持久。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