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Disney)的真人版電影《白雪公主》(Snow White)21日在北美上映,但這部翻拍自1937年經典動畫的電影一路風波不斷,各種意外與爭議接踵而至,甚至捲入美國文化戰爭漩渦,可能影響其票房表現,成為當代好萊塢高成本電影製作風險的縮影。
路透報導,這部大製作改編自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原創故事《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早在2016年便開始籌備,當時迪士尼的多部動畫真人版翻拍電影,如《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仙履奇緣》(Cinderella)與《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都在票房上取得成功。
迪士尼早知道要將《白雪公主》翻拍成真人版將是一場硬仗,但當時公司自信滿滿。《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導演馬克韋伯(Marc Webb)接下執導工作,打造這部全新的真人音樂電影,試圖讓這個童話故事更符合當代觀眾期待。然而,這部預算高達2.7億美元的電影卻陷入美國社會對種族、2024年總統大選以及以巴衝突的分歧當中。
娛樂產業新聞通訊The Ankler總編拉許費德(Richard Rushfield)表示,這部電影在上映前經歷比一些電影公司十年間還多的爭議與風波。他形容:「《白雪公主》成為好萊塢的代表性案例,顯示世界可能在你還沒察覺時就已悄悄改變。」
拉許費德指出,這部電影自2022年起就成為文化戰爭的靶心,當時迪士尼因反對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限制學校性別議題討論的法案,而與州政府槓上。
類似2023年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所引發的反彈,該片因啟用非白人演員擔任主角而遭部分人士反對。迪士尼選擇由擁有哥倫比亞血統的女星曾格勒(Rachel Zegler)飾演白雪公主,曾格勒憑藉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大獲好評,但一些網路評論者批評這部作品過度迎合「政治正確」,甚至戲稱為「雪覺公主」(Snow Woke)。
現年23歲的曾格勒也在爭議中推波助瀾。她在2024年總統大選後的一系列Instagram限時動態中批評川普(Donald Trump)支持者,並寫道:「願川普支持者、川普選民和川普本人永遠不得安寧。」這番言論引發強烈反彈,隨後她為自己的情緒失控道歉。
《紐約郵報》報導,儘管爭議不斷,曾格勒在20日播出的《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節目中,談到接到選角電話當下的心情。「這是我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我想每個年輕人都夢想著能接到那樣的電話,」這位金球獎得主興奮地說:「而這次對我來說格外特別,因為我是迪士尼的超級粉絲。能以這麼獨特、這麼特別的方式,讓白雪公主重現生命,這真是一個美麗的機會,我感到非常榮幸。」她表示,這部電影不僅是拍給孩子們看,也是獻給我們心中那個還保有童心的自己。
不過,曾格勒這番發言與她先前對原作的評論形成明顯對比。曾格勒過去曾批評原版動畫「過時」甚至「怪異」,引發外界的反彈。
在片中飾演邪惡皇后的以色列籍女星蓋兒·加朵(Gal Gadot),因公開支持以色列,在去年10月7日哈瑪斯襲擊事件後發聲,引發部分反以色列人士抵制電影。加朵18日在好萊塢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獲頒一顆星,現場挺巴勒斯坦與挺以色列的示威者爆發對峙。與此同時,曾格勒則在社群平台X上公開表達她支持巴勒斯坦立場,與加朵的態度相左。
在這樣的爭議背景下,迪士尼對紅毯首映典禮的媒體訪問進行限制,原定在好萊塢大道舉行的首映活動也因洛杉磯馬拉松的影響,改至艾爾卡皮坦劇院(El Capitan Theater)後方的帳篷內舉行。儘管如此,電影首映後仍獲得熱烈反響,觀眾對多首音樂片段報以掌聲。
影評人瑞特斯(Christopher Rates It)在網路上表示:「《白雪公主》不僅是迪士尼近年來最佳的真人翻拍之一,更成功重現了1937年動畫的魔力。瑞秋·曾格勒就是白雪公主,她的表現充滿魔法。」
查普曼大學道奇電影與媒體藝術學院(Dodge College of Film and Media Arts)院長蓋洛威(Stephen Galloway)認為,若電影獲得好評,社群媒體上的爭議將逐漸淡去。「即便不是暗網,網路上的負面聲音也不會扼殺一部電影。」蓋洛威說:「最終還是取決於這部電影是否真的好看。」
《紐約時報》報導,根據預售票數據與觀眾興趣調查,票房分析師預估《白雪公主》本周末在北美院線可望進帳4,500萬至5,000萬美元。這成績對迪士尼的真人版翻拍來說略顯遜色:過去15年來,迪士尼從未有一部高成本的真人翻拍首周票房低於5,800萬美元(經通膨調整後),唯一的例外是2019年的《小飛象》(Du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