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女生有點不安,因為悠仁親王要開始選妃了。按照日本皇室傳統,太子或親王到18歲開始選妃,當年德仁天皇選妃拖了10年,最後33歲才結婚,現在悠仁親王剛滿18歲,皇室當然要趕緊幫他找對象,還特別成立「選妃委員會」在全國物色人選。當王妃不是很令人嚮往嗎,但為何日本女性反而不安?根據大陸「印客美學」報導,原來問題出在悠仁親王本人,「看起來像自帶王子buff,實際卻是滿滿的bug」。
身為日本天皇德仁的皇侄、皇位繼承第二順位的悠仁親王,從小被說是「神童」,但更多時候只是「心智單純」。8歲時曾指著自己大伯—也就是德仁天皇,喊「爸爸」;學業表現一言難盡,高中時7門課總分1000分,他只考20分,成績差到東大直接拒收,英文也不好,沒辦法出國留學,最後只能靠特招生名額進入筑波大學。而唯一能拿出手的作文,後來也被爆請槍手代寫。
皇室選妃標準:外貌、家世、抗壓能力 還要能生兒子
除悠仁親王本人問題外,皇室選妃標準也讓人卻步。女生不但要好家世、長得漂亮,還得身體健康,因悠仁是日本皇室56年來唯一男丁,未來王妃必須能生兒子,確保皇位繼承。
此外,進皇室還得有超強抗壓能力,因皇室不是一般人待得住的地方。美智子皇后當年因宮內鬥爭,壓力大到一度失語,雅子皇后也因適應不良,得了「適應障礙」長期不露面。如此前車之鑑,誰還想踏進這高壓環境?
由於願當候選人的女子太少,據說選妃委員會甚至開始考慮讓悠仁親王先冷凍精子,以防找不到王妃……。
世界上還在選妃的皇室已不多 傳統守舊較多
現在還在選妃的皇室已不多了,除了日本,其他還保留這種制度的國家通常較落後,選妃方式也有點「野蠻」。比如非洲的史瓦濟蘭,每年8月舉辦「蘆葦節」,全國未成年少女都要下身著短裙、上身赤裸,拿著蘆葦列隊,等部落公主檢查她們是不是處女。
通過檢查的女子,有機會被國王選為妃子,或被送到皇宮當女工。如果被發現不是處女,家人就要獻上一頭牛當懲罰。這個選妃過程長達7天,國王最後一天才現身,從10萬名少女中選出一位。據稱國王相信最美的女人像咖啡豆,必須經歷高溫炙烤和急速冷卻,才能變得最香醇…。
相較之下,歐洲皇室雖然沒有表面上的選妃制度,但標準依舊嚴格,基本遵循「家世、財力、氣質」三原則。
家世方面,皇室通常只會在「自己人」裡挑對象,確保血統純正。像歐洲現存的10個皇室,最尊貴的是丹麥皇室,歷史最悠久,從西元940年開始算起,超過1000年歷史。其次是英國、瑞典、西班牙等國皇室。至於中東「土豪」王室雖然超級有錢,但因沒有貴族血統,所以難被歐洲皇室接受。
財力方面,皇室現在沒什麼實權,錢就變得很重要。如果對方家族不只富有,還具政治影響力,那更是絕配。如列支敦士登親王亞當二世(Hans-Adam II),個人資產高達44億美元,比當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多10倍,且列支敦士登君主不只是象徵,還擁有解散國會權力,這讓這個小國成為各國皇室「夢幻聯姻對象」。
至於氣質與外貌,有時比家世和財力還重要。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就是典型例子。當年摩納哥經濟不景氣,希臘船王歐納西斯(Aristotle Onassis)建議,王室乾脆找個好萊塢明星結婚,吸引全球目光、帶動旅遊和博彩業。於是摩納哥王子選妃名單全是明星,連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都在候選名單。
最後選中的葛麗絲凱莉不僅家世好,還自帶200萬美元嫁妝,婚禮吸引全球媒體關注,摩洛哥名氣和經濟因此大大提升。
時代變了 皇室還能繼續這套玩法嗎?
不管過去或現在,皇室選妃一直是個充滿權力、金錢和壓力的遊戲。如今科技發展到這地步,連皇室本身都顯得過時了,還在選妃真的合理嗎?對入選者來說,是麻雀變鳳凰身價騰飛,還是跌入囚籠?又是否與現代人權觀念相左,只能各自解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