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發出警示,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優勢無法長期維持。學者建議,美國應該追求更現實可行的戰略即平衡而不是超越中國的力量。美國權威的外交期刊《外交事務》網站(Foreign Affairs)16日刊登史汀生中心重塑美國大戰略項目高級研究員、海軍陸戰隊大學創新與未來戰爭中心非常駐研究員葛麗格(Kelly A. Grieco)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治國方略項目的高級研究員卡文納(Jennifer Kavanagh)的專文〈美國在亞洲無法超越中國實力〉。這兩位女學者對美國亞太戰略調整提出建議。
作者指出,隨著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歐巴馬政府結束以來,美國就其在亞洲未來的角色面臨選擇:華盛頓要加倍付出代價,以維持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主導地位;或者承認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在亞太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軍事角色,並利用其有限的資源來平衡中國的力量,尋求在不維持自己的地區霸權的情況下阻止中國成為區域霸權。
作者認為,川普政府和拜登政府都選擇了前者。儘管拜登政府在結盟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總體進展緩慢。因為美國仍然缺乏進入亞洲關鍵地區的軍事管道。美國在亞太地區沒有一個由美國主導的安全架構,也沒有足夠強大的盟友來幫助美國維持美國的優勢地位。
作者指出,華盛頓許多人不願面對的根本現實,就是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優勢無法長期維持。美國應該採取的戰略,應該是在於平衡而不是超越中國的力量,美國繼續追求在亞洲的主導地位是要注定失敗的。
作者稱,更明智、更可持續的美國戰略將側重於平衡中國在亞洲的力量,而不是超越中國在亞洲的力量。平衡戰略仍然需要美國在亞洲建立一個友好的聯盟,但這將是一種不同的聯盟。在這種追求平衡的方法中,美國盟友和夥伴的絕對數量變得不那麼重要,而是這些盟友的質量和戰略價值。
作者建議,華盛頓需要更專注於保護戰略要地,例如日本、韓國、印度的產業中心,以及馬六甲海峽、東海和南海的關鍵水道。華盛頓必須通過幫助盟友和夥伴加強自衛能力,努力轉移部分安全負擔。華盛頓需要學會更好地駕馭該地區的多邊機構,以推進美國的利益和影響力。
至於台灣,作者指出「美國領導人也必須更加迫切地敦促台灣迅速採取類似的自衛姿態」,要台灣更多地承擔自衛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