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8月出新招 遏止大陸車進口來台!業者:又是政治操弄

我國政府為應局勢變化,便以強化國產車本土市場為由,研擬相關配套抵制大陸車進口來台。圖/取自中新社
我國政府為應局勢變化,便以強化國產車本土市場為由,研擬相關配套抵制大陸車進口來台。圖/取自中新社

遏止進口大陸汽車衝擊台灣汽車供應鏈,經濟部8月起實施新制,並訂出史上最嚴格的國產化規定,未來所有大陸車款都必須達到至少15%、至多35%的國產化比率,適用範圍除了大陸自有品牌外,也包括陸資併購或與國際品牌合資,或是在大陸生產的國際品牌車輛,消息曝光後,業者紛紛抱怨,整體損失恐會破百億元,並直言,根本就是執政黨在政治操弄。

據了解,因大陸低價車攻佔國際市場引起全球忌憚,目前歐盟已宣布對大陸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美國也於今年提高大陸電動車進口關稅至100%;日本、韓國等國面對大陸車輛亦皆推出若干因應政策,而我國政府為要強化國產車本土市場,以及因應局勢變化,並研擬相關配套抵制大陸車進口來台。

經濟部指出,國內有汽車整車業者涉嫌將整車拆解為零件後,以達95%的零件比例自大陸引進,並在台組裝,形成不公平競爭,嚴重影響本土業者生計。我國汽車產業和零組件產業在相互合作下,創造了2,300億元及3,060億元的產值。各車廠在技術母廠授權下引進技術,在國內組裝汽車,推動產業發展。目前國內市場每年新車銷量約45萬輛,其中25萬輛為國內組裝,20萬輛為進口車。

由於國內市場規模有限,政府未開放大陸整車銷售,並限制具有整車特徵的底盤進口,但未限制零組件進口。近期有業者利用法規漏洞,自大陸引進大量零組件,而未充分使用國內零組件,導致業界呼籲政府制定公平的管理機制以維護產業利益。
 

圖為上汽在寧德廠製造的MG轎車。圖/中央社

圖為上汽在寧德廠製造的MG轎車。圖/中央社

新制上路前已上市車款和即將上市車款,亦將要求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例如裕隆先前進口的英國品牌MG,由於該品牌已經被大陸方收購,在新制被定義為大陸車款,因此必須適用國產化率新規,使得讓所有車型必須完成國產化才得出貨,其中的出貨時間差將造成車廠損失慘重。

然而該項只針對「大陸車款」的政策,在經濟部訂出最高35%國產化率時,並沒有與業界進行討論,就逕自宣布實施,且公布才2天就立即生效,對此,引起許多業者不滿,認為經濟強調要保護國產車,但卻只規範陸廠零件,並未限制東南亞國家等非台灣製造的零件,根本就是執政黨是出於意識形態,在政治操弄,蓄意抵制大陸車進口。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