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日前簽署國會通過的一項爭議法案,將原享獨立運作權的兩大反貪機構——國家反貪局 (NABU)與專責反貪檢察署(SAPO)置於總檢察長掌控之下,引爆烏國三年來最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浪潮。數以千計憤怒民眾走上基輔(Kyiv)與多個城市街頭,高呼「羞恥」、「否決法案」,直指此舉是對反腐體制的致命打擊,重創烏克蘭邁向歐盟的改革之路。
根據22日烏克蘭國會網站公布的內容,該法案明訂將NABU與SAPO置於總檢察長指揮體系下,削弱其獨立偵辦與起訴高層貪腐案件能力。儘管遭國內外強烈反對,澤倫斯基仍於當晚簽署成法。消息一度短暫從國會網站消失,但隨即再次上架,並獲得總統府官員證實。
根據法案條文,總檢察長擁有指派檢察官、控制案件進度的權力,等同使原本直屬立法機構與社會監督的反貪單位,成為總統任命體系下的附庸。NABU與SAPO隨後在Telegram發出聯合聲明警告,「法案一旦生效,SAPO署長將淪為虛位,NABU更可能變為總檢察長辦公室下的下屬單位。」
抗議爆發:街頭怒吼「我們要反貪,不要俄式體制」
此舉在戰火連天的烏克蘭社會掀起罕見政治怒潮,自2014年「尊嚴革命」(Revolution of Dignity )以來,NABU與SAPO一直是西方協助烏克蘭改革的重要象徵。如今法案過關,不僅威脅國內法治,更觸動民眾對歐盟入會前景的信心。
昨(22日)晚超過千人聚集基輔總統府前,高舉「反貪機構不能死」、「我們的未來不能被偷」、「不要變成俄羅斯 Russia」等標語,抗議法案與總統的決策。民眾高呼「你在哪裡?我們人民在哪裡?」整場示威氣氛憤怒而哀傷,一位坐著輪椅、因戰傷失去雙腿的退伍軍人西莫羅茲(Oleh Symoroz)說,「那些發誓保護憲法的人,如今選擇保護自己人,犧牲我們的民主。」
❗️Mass Anti-Dictatorship Protests Against Zelensky Spread Across Ukraine
— RT_India (@RT_India_news) July 23, 2025
Thousands are demanding the de-facto leader in Kiev veto a new law that removes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powers.
Most Western media outlets remain silent, as public anger rises. pic.twitter.com/nsjdsgdcmF
資深網路意見領袖拉琴科夫(Ihor Lachenkov)在社群平台呼籲群眾上街,「腐敗在任何國家都是毒瘤。戰時資源本已稀少,若還被權貴掏空,烏克蘭怎麼打得贏?」
國內外反彈:歐盟發聲、透明組織示警
歐盟擴大事務專員科斯(Marta Kos)在X平台警告,「這是嚴重的倒退。獨立機構如NABU與SAPO是烏克蘭入歐之路的基石;法治,是談判的核心。」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烏克蘭分部亦譴責國會與總統行徑,破壞2014年後最重要的體制改革,呼籲澤倫斯基否決法案,否則將與議會共同承擔「拆解反貪體系」的歷史責任。
反對派國會議員索夫松(Inna Sovsun)說,「這將對反腐敗鬥爭產生重大影響。由於總檢察長向總統辦公室彙報,他將擁有全權決定是否啟動調查。坦白說,這令人恐懼。」
強人治理邁向極權化?反貪才是烏克蘭入歐「通行證」
外界普遍認為,此法案不僅是法治問題,更反映澤倫斯基試圖在戰爭陰影下進一步鞏固政權。上週,他剛進行一波內閣人事調整,被視為清洗異己、加強核心班底控制的象徵。
而就在法案通過前一天,烏克蘭安全局 Security Service of Ukraine, SBU更逮捕兩名NABU官員,指控其涉與俄羅斯有關聯,並突襲搜查NABU辦公室,此舉也被視為壓制獨立反貪機構的前奏。
烏克蘭自2019年澤倫斯基當選總統以來,反腐承諾一直是其核心政見之一。尤其在俄羅斯全面侵略後,美國與歐盟為協助烏克蘭重建與軍事防衛,陸續提供數百億美元援助,其中不少條件正是圍繞「加強反腐與司法獨立」。如今,基輔內部反腐機制遭削弱,將使外援信任基礎大打折扣。
西方外交人士直言,若澤倫斯基政府無法證明自身與腐敗劃清界線,歐美援助的正當性與持續性將受到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