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蔣中正1975年4月5日過世後,靈柩未下葬,暫厝慈湖賓館,稱為「陵寢」,群眾前往致意則稱為「謁靈」,蔣經國逝世後兩詞仍沿用至今,已滿50年;國防部為落實轉型正義,上月公告修改兩蔣慈湖丶大溪管理要點,將「謁靈」用語改為「入營」,刪掉「陵寢」字樣,「謁靈」與「陵寢」用語,將成為歷史。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上月16日質詢時,提到兩蔣陵寢修改名稱及裁撤儀隊等問題,當時國防部表示,5月10日前會與總統府、行政院及桃園市政府等單位,召開相關會議討論。
邱志偉表示,當初因時任桃園縣長朱立倫的公文,才讓裁撤的陵寢恢復,進駐憲兵外,還以地方振興觀光為由派駐儀隊,但考量近年實際到訪的旅客人數,浮現不符效益等問題,是浪費人民的納稅錢。
國防部內部研議後,已於上月22日公告,將原有的「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後備指揮部桃園管理組開放謁靈管理須知」,修改成「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後備指揮部慈湖營區暨大溪營區開放管理要點」,至於過去使用的「謁靈」一詞,國防部在修改的規章提到,原先的「謁靈」申請,修改為「靈柩區開放」申請。
據自由時報報導,蔣中正及蔣經國過世後分別暫厝桃園的慈湖及大溪陵寢,政府曾花費3142萬元在五指山國軍公墓興建兩蔣墓,並於2005年完工,不過最後仍未進行移靈,墓園被放置20年。對此,政府內部人士提到,對於兩蔣墓園一事,蔣家後代目前未有共識,更別提要移靈遷入國軍公墓。